你认识自己吗?
你认识自己吗?善良、固执、乐观、胆小.......
你真的认识自己吗?小时候,天大地大我最大,感觉世界尽在掌控之中。再后来,一天天长大的我蓦然发现,自己早已落入平凡。起早贪黑为生活打拼,想要活得更加的体面和有尊严,人生的艰辛和困苦仿佛是为我而订制的。
闲暇之余,刷刷抖音已经成多数人消磨时间的渠道之一,而我也不例外。一次恰巧刷到一条推荐余华小说《活着》的视频,视频里说“如果你怀疑生命的意义,就一定要读读余华的《活着》”,恰巧我有幸拜读过这本书。
书中讲述的是主人公富贵从一个富家少爷败光家产气死父亲,母亲染上重病,妻子、女儿、孙子也一个个离开人世,最后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伴,孤独地活着的故事。哀的是富贵的悲惨遭遇已经世所罕有,叹的是富贵经历如此悲惨的人生还能那么积极的活着,积极的为每一个家人活着,我被书中富贵的乐观精神深深感染,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诚如书中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不禁要问:活着本身又是什么呢?
想想自己,常常或是为得到了某样东西而欣喜,或是为失去逝去的某样事物而忧伤;在我看来,为活着本身而活大概就是认识自己做真正自己的过程吧。
生活中每当遇到一件事物让我们动了“恻隐之心”,那么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是肯定会感到愉快,反之就会感到痛苦和难过。“富贵”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亲人离他而去,每次失去一个至亲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他依然没有失去生活的希望,更没有怨天尤人,他只是好好地活着,他的心里住着每一位亲人,时时刻刻都在陪伴着他,因此他并未感到孤单。是因为“富贵”乐于看到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吗?显然并不是,而是他认为,虽然他们去了另外的世界,他们的精神却依然和自己紧密相连。王阳明说:“心既是理”,我们在生活中的痛苦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身处于信息风暴中心的我们怎样守住自己的真心,活出自己的精彩,往往不是把目光看向外面的花花世界,而是应该转过身来看看自己,我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还是为活着以外的事物活着;是为自己的本心活着,还是为别人的眼光活着,抑或是自己那些不正确的观念活着。
诚然,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观念谈何容易,善良、固执、胆小、乐观犹如一个一个标签,或多或少地贴在每个人的身上;其实善良也好,固执也罢都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而已,只要加以培养,去恶存善,久而久之会让自己真正做到“此心光明”,待到那时“夫复何求”就不是一句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