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民警风采丨法度如山,情义如川!他守护铁规,更守护了绝望母亲的三万元

  • 字体:
  •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对罪犯开展谈心谈话、做好矛盾纠纷化解、深夜值守监控、与同事沟通交接工作、安排劳务加工生产……这是安顺监狱一监区副监长齐黔目前的工作日常。

齐黔:右一

从警十四年,齐黔的工作岗位变换多次,但不变的是他以法为尺、用心燃灯,用专业守护公正,用真情融化坚冰。抽屉里的个人三等功、优秀共产党员等证书,无声诉说着他的坚持与坚守。

“泛黄宝典”里的业务精研者

在安顺监狱一监区的文件柜里,三册泛黄的“减、假、暂文件汇编”格外显眼。这是齐黔2015年接触刑罚执行工作后,为精进业务,分类装订的“宝典”。

九年里,他逐一研读每一份文件,重点条款上的画圈,疑难处粘贴写有注释的便签、典型案例页码上的折角,以及许多记录了他的心得与理解的小字……每一处痕迹都是齐黔精研业务的见证。随着书页由白泛黄,他也从“小白”蜕变成刑罚执行的业务骨干。

在一次对新收押罪犯的档案查阅中,齐黔敏锐地发现,一名罪犯的执行通知书记载存在问题。为了核实清楚,他多次往返各级法院,调阅卷宗,反复沟通协调,最终纠正了表述上的错误,确保了刑罚执行的准确。他常告诉年轻民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监狱工作的基础,容不得半点马虎。”

2024年6月,齐黔不再分管刑罚执行,但三本写满圈点与批注的汇编,已成为年轻民警学习与破解难题的“宝典”。年轻民警也像他一样,纷纷在汇编上写上了自己的批注。不断新增的笔迹,继续讲述着传承与坚守的故事。

公正防线前的铁面包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清正廉洁是立身之本。2021年9月的一个中午。一位白发苍苍、双手布满老茧的老人,步履蹒跚走进监狱刑罚执行科办公室。齐黔连忙招呼她坐下,关心地询问需要什么帮助。

只见老人从包里掏出一个鼓囊的黑色塑料袋,哽咽道:“我把房子卖了,凑了三万块……求你们帮帮忙,让我儿子减点刑,早点回家吧!”

面对爱子心切的老人家,齐黔赶紧扶住她颤抖的手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减刑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在耐心地进行政策解释后,齐黔告诉老人“您希望儿子早点回家,就要鼓励他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减刑!”对齐黔的解释,老人似懂非懂地失望离开了。

老人走后,齐黔继续忙碌着,直到整理办公室时,才猛然发现,在垃圾桶的顶上,赫然放着那个装钱的塑料袋。他立即抓起袋子奔出门,却早已不见老人的踪影。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没有犹豫,立即将三万元现金,上交监狱纪委,通过组织归还给老人。

高墙内外的温暖传送人

虽然惩罚和改造罪犯是监狱的职责,但法度外的人性关怀,也能触动迷失的灵魂。2025年3月的一天,细心的齐黔发现。罪犯杨某某的母亲,会见结束仍拄着拐杖在大厅里徘徊,神情焦虑。他询问了半天,才得知原委。原来杨某某家境困难,其母亲为了见儿子一面,辗转乘坐多趟车前来,此刻身上的钱已不够回家。

了解情况后,齐黔热心地为杨某某的母亲叫来了出租车,并垫付了车费。送上车时,他又细心地问“还有转车的钱吗?”老人窘迫地摇了摇头,齐黔又请司机帮忙兑换现金,塞进老人手里。

罪犯杨某某得知这件事后,深受触动,对其他罪犯说“如果我还不好好改造,不听警官的话,还算个人吗!”这个曾因故意伤害罪入狱、多次抱怨“监狱管理太严”的杨某某,在用心用情的教育下,终于理解了警官们的“良苦用心”,从此积极投入改造。

十四载春秋,高墙内外。在齐黔的故事里,法治不仅有力度,更有直达人心的温度。这位高墙燃灯者,正是千千万万忠诚履职、默默奉献的监狱人民警察的缩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