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服刑人员遇上绘画,在绘画中感悟生活、体会人生,将他们的悔悟、思念变成一幅幅绘画作品时,我们愿意相信——绘画真的让他们改变了。
心静,画才好
服刑人员范某某是安顺监狱二监区绘画班里的第一个学员,今年51岁,2013年开始服刑改造。刑期长,没文化,所有业余的时间都让他毛躁不安,与人聊天三句不投机就开始吵架。民警多次找他谈心谈话,他总结自己“性格不好、脾气差,但是忍不住”。
这样反反复复的情绪波动在2017年9月开始改变。民警蔡裕卿找到范某某,“让你做点事情,画画”。范某某吓得后退三步,直摇头“不可能不可能,我左手残疾,字也不认识几个,怎么可能画画”。在民警蔡裕卿的坚持和鼓励下,范某某从第一根直线开始练习,渐渐的对画画“上瘾”。几个月下来,范某某发现自己不那么爱急躁了,也没时间与别人产生矛盾了,他说“这一切都感谢蔡裕卿民警当初坚持让我画画,脾气再急,也要一笔画到位。心静,画才好。”今年女儿结婚,范某某想画一幅送给她当做嫁妆,“我得好好画,让女儿挂在客厅里,这是我这个父亲现在能给她的全部祝福了”。
画画让他学会宽容和忍让
服刑人员袁某某也是第一批进入绘画班的学员,31岁,因故意杀人罪判处死缓,2014年进入安顺监狱二监区服刑改造。袁某某一直是个很孤僻的人,易冲动,改造积极性不高。看到范某某每天埋头比比划划,袁某某也好奇起来,“是什么魔力让范某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乐此不疲?”。在民警蔡裕卿的鼓励下,他也拿起画笔尝试着临摹物体。越画越像,越像越画,袁某某不再想还要熬多少年才能出狱,每天连睡觉的时间都在想怎样画会更好。有了爱好的他,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在学习室与其他服刑人员交流技巧,互相鼓励,“有相同爱好,也学会忍让和宽容,是画画改变了我”。
画画让他有动力活下去
服刑人员张某某,50岁,2014年因贩毒罪进入安顺监狱服刑改造。张某某说自己一直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下半辈子就在监狱里度过,得过且过,做任何事情都静不下来、没有动力。看到其他人都在学习画画,他认定自己坚持不了,所以一直没加入。
了解到他的这种心理后,民警蔡裕卿多次对他进行开导、鼓励,“画画没那么难,你敢来,我就有信心让你学好”。今年全省监狱系统“学宪法、守法规”狱内法制教育暨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开始时,张某某与绘画班的学员们共同努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加班加点赶出四幅“法系列”铜版画,在安顺片区荣获一等奖。张某某说,“四年来,我第一次有动力、认真的做一件事,有同伴和我一起努力,余下的刑期,我有信心能积极的改造好!”
绘画班里16个人,这样的转变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当画画变成一种动力,让服刑人员在漫长、枯燥的刑期生活中创造能量;当画画变成一座桥梁,成为服刑人员向亲人表达心意、拉近距离的纽带;当画画变成一种磨砺,艺术养心,让暴怒易恼的服刑人员慢慢的变得心平气和……
艺术改变生活,这句话也适用于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