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镜头,封宇有些紧张和害羞。谈到荣誉,他谦虚的说自己“运气好”。2019年1月30日,封宇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监狱先进个人”,这个自称“幸运儿”的31岁青年民警,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和付出?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故事。
封宇,现是安顺监狱狱政管理科科员。入警8年,7年半时间坚守在监管一线,因工作需要,2019年初调入狱政管理科。八年来,因工作突出,他先后荣获监狱“个别教育能手”、“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爱岗敬业,他是家人眼中的“工作狂”
同事们评价封宇——是个工作狂,他总是第一个来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还有朋友打趣到:“可能媳妇生孩子的时候,封宇都要说等他先去值个班来”。
玩笑变成现实。护航十九大期间,妻子即将分娩,他每天在单位和妻子病床前来回奔波,还要抽身照顾家里一岁多的宝宝,但他从未向组织请过一天假。正巧值班那天凌晨5时,他接到母亲的电话,妻子因羊水破裂已送进了分娩室。他简单交待几句需要注意的事项,匆匆挂了电话回到岗位上。直到早上9点交接班后,顾不上休息,他急忙赶往医院,看着怀中的宝宝,他眼里满是内疚,“谢谢你很懂事,顺利的来到这个世界上,让你的警察爸爸可以安心的顾好‘大家’再顾‘小家’”。
细致入微,他是监管安全的“隔离墙”
服刑人员王某,罪重刑长、家中经济困难,性格孤僻,自卑感特别强。常常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时常自言自语,精神状态开始出现异常。对环境的排斥和改造的压力,王某开始有了放弃改造、选择轻生的念头。
这一切变化都被善于观察的封宇看在眼里,向监区领导汇报后,他加班为王某制定了帮扶教育的方案,安排同监舍服刑人员联号帮助,手把手地教王某习艺劳动的细节,熟悉技能,耐心疏导鼓励王某,同时多次与王某家属沟通,争取利用亲情的力量转变王某的改造心态。经过多方协调沟通,监区特别对王某开展了两次特殊亲情帮教,在亲情的力量和警官的关心下,王某慢慢消除悲观、失望的情绪,重新拾起新生的希望,改造状态也渐入佳境。经过半年的努力,2016年8月,王某获得了改造积极分子奖励,并呈报了无期徒刑减有期徒刑的减刑奖励。这件事情过后,王某常常和别人开玩笑地说道:“没有封警官,我牢底要坐穿”。
以人为本,他被服刑人员称为“最亲的人”
2018年10月24日,封宇同志在习艺现场巡查时,发现服刑人员杨某精神萎靡,面黄肌瘦,注意力不集中。平时杨某身体素质差,因受减刑政策影响,曾有自暴自弃的倾向。联想到这里,封宇立即找他谈话,见其目光躲闪,不愿意交流,封宇就以拉家常的方式与他交心谈心,“人这一辈子,犯错不可怕,只要能知错改错,你上有老,下有小,是一家人的精神支柱,一定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杨某被封宇朴实的话语触动了,沉默许久才说,“最近几天感觉腹部有点胀痛,可能是肠炎,应该没事的,只是最近精神状态不太好。”看到他的状态,封宇很是担心,向分监区领导汇报后,封宇立即把杨某送到监狱医院就诊,并将杨某的相关情况和近期状态向当班医务民警做了详细说明。经监狱医院会诊,杨某病情危急,须转诊省司法医院接受治疗。得知杨犯转诊消息后,封宇主动请缨参与押解,他和同事一起将杨某押送至省司法医院入院治疗。准备离开时,封宇回到病房再三叮嘱杨某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杨某抓住他的手说:“封警官,谢谢你的关心,是你的重视让我及时发现病情,你比我的亲人还亲!”
在封宇这里,爱岗敬业不是一句空话,是他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更是一种态度,让他成为领导和同事们信赖、放心的业务骨干。八年时间打磨,他用满腔热血书写青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在新时代展现监狱人民警察的风采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