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进来,哪里不舒服?”
“报告警官,早上起来就肚子疼。”
“来躺下,我给你检查一下”。
听到这样的对话,很多人可能有点不能理解,这里是医院吗?但看病又何必喊“报告”呢?这是发生在监狱医院里的几句常见对话。这里的医生身穿白大褂、头戴警帽;这里的病患必须有民警带领,进门必须喊“报告”。
其实这里像普通的社会医院一样,有门诊部、住院部和各类辅助检查室,肩负着全监罪犯的医疗卫生工作。内科、外科、五官、口腔、化验、放射等科室一应俱全,这里的医生身兼数职,既要管理罪犯,也要精通医术,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没错,这里就是根据《监狱法》的要求专门为罪犯设立的狱内医疗机构-----监狱医院。
民警张忠华医术精湛、认真负责,大家喜欢叫他“张医师”。罪犯黄某某因头部伤口化脓导致脓包形成,保守治疗多日仍疗效欠佳,黄某某经常感觉头痛难忍,严重影响其服刑改造,张医师接诊后,仔细检查,研究病情,果断决定进行手术,对其予以脓包切开引流术处理,术后加强关心及后期护理,黄某某病情得以痊愈,帮助他解决了多日以来的困扰。黄某某心怀感激,专门给张医师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张医师的悉心治疗及正面引导,并承诺今后一定认真服刑改造。
“这里和外面不一样,外面的人有了病还坚持说自己没病,这里的人没病也说自己有病。”民警徐光超在监狱医院工作了十多年,经常性有罪犯以身体不适为由,没病装病,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徐光超也有了一套自己的诊断办法。第一,反复询问病史,如果撒谎,他的回答可能前后不一;第二,反复详细查体,做好记录,观察变化;第三,反复进行辅助检查,观察结果是否异常。徐光超说,“罪犯装病,不要当面拆穿,而是婉转提醒。”在为病患诊断之前,还要根据病患细微的动作先“诊心”,才能判断准确。在对罪犯的管理教育中,要有耐心,主要靠教育疏导,仔细检查后告诉他,每项检查的结果都正常,让他放宽心,认真改造之余随时观察自身身体状况。
民警赵凯在进入监狱医院工作之前,曾有过两年多精神专科医生的工作经历,进入监狱医院工作后,赵凯挑起治疗和管理精神病犯的重任,发挥自己之前所学特长,有力提升了医院对精神病犯的治疗及管理水平。医院精神病犯陈某某,病情发作时,经常自言自语、行为异常,并有攻击他人的危险倾向,赵凯及时查看病情后:一是积极调整用药方案,二是进行心理疏导,进一步密切观察病情,三是联系社会协作医院精神科专家进监会诊指导。赵凯盯着陈某某每天按时服药,同时找陈某某谈心谈话,借助监狱组织的亲情帮教活动,安排陈某某和家人在活动中短暂团聚,经过多方努力,陈某某的病情最终控制下来。
这里的监狱民警是警察也是医生,医者仁心,他们需要掌握一个医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本领,同时作为特殊教师,也要熟悉教育改造罪犯的技能。这里的医生不仅要懂得看病,更要懂得看人。一方面要对真正患病的罪犯给予及时科学的治疗,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健康权益,另一方面也承担着维护监管改造秩序稳定的重任,责任大,担子重,一刻不能松懈。他们是长期战斗在监管医疗一线的特殊战士,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和耕耘才让监狱的安全基石筑得更牢。他们是监狱在监管安全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名字叫“监狱医务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