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加强新时期监狱青年民警教育培养,实现民警队伍新老交替、平稳过渡,成为新形势下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一项新课题,也是新时期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青年民警教育培养工作,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青年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执法能力:一是“洗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洗手”,提升综合业务素质;三是“洗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关键词:青年民警 教育培养 思想素质 执法能力
近几年来,监狱新录用了大批青年民警,他们学历高、知识新、创新意识强,为监狱民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警队伍结构,促进了监狱工作的改革创新。但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理念等因素,导致他们在思想、观念、作风等方面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淡化、警察意识淡薄、执法能力弱化等。如何加强新时期监狱青年民警教育培养,实现民警队伍新老交替、平稳过渡,成为新形势下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一项新课题,也是新时期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搞好新时期青年民警教育培养工作,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青年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执法能力。
一、“洗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监狱警察队伍建设如果不重点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哪怕其他工作做得再好,都好比塑胶模特的身上拥有一套华丽的外套,仅此而已。在青年民警的教育培养工作中,要常为他们“洗洗头”,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头脑清醒、思想解放。
(一)教育培训,树立正确观念导向。一是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培训,将培训内容贯彻到监狱工作的每个细节,落实到每名干警身上,形成浓厚的爱岗敬业、依法办事、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好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成为民警观念和行动的“风向标”。当然,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学几个文件、写几篇心得,而是把它落实到民警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二是把好招录“入口关”。2013年《特别关注》刊载一篇短评《启蒙第一课》,其内容为:“上世纪30年代,教育当局请梁实秋编写启蒙第一课,拟写为‘来,来,来上学’,结果遭到许多人的强烈反对。最后几经反复,第一课定为‘去,去,去上学。’这一字之改,初看毫无必要,细加琢磨便见奥妙,即由学校和老师对儿童的召唤,改为家长对孩子的催促和孩子对读书的自觉追求。这样的第一课,唤醒过多少父辈对子孙的期冀,唤起过多少孩童对求知的渴望。”它讲的是小学生的入学问题,但对职业准入也是很有启发的,对招录的新民警,既要看重他们的学历层次,更要看重他们的思想认识,对于心有旁鹜的,要坚决“忍痛割爱”,不必勉强录用,要让大家来得乐意、干得心安。
(二)宣传引导,提升监狱职业荣誉。要加强对青年民警的角色意识教育,认清自己职业在社会和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一是要多渠道强化宣传,提升监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可充分运用监狱微博、门户网站及现有的内部刊物等沟通交流平台,用通俗的文字、生动的照片,及时高效地发布最新法律法规、监狱新闻、监狱文化等内容,向广大网民宣传监狱工作,使社会充分了解监狱,提升监狱民警的社会形象。二是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让年青年民警在潜移默化中爱岗敬业、忠诚奉献。三是要切实开展好谈心谈话及思想动态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充分认识到监狱警察的神圣使命。
(三)准确定位,认识自我勉励自我。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为培养青年民警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需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拿身边知识落伍的同志做自己的参照物。单位可通过知识竞赛、业务考试、竞争上岗等方式让青年民警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提高他们的同时,戳戳他们的心理凹点,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服从意识。杨宗华的《责任胜于能力》一书中有一句话可与他们共勉:再有才华的人,如果缺乏服从的心态,才华便不能为人所用,也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服从的人,哪怕才华欠缺些,但会在主管的潜心帮助下学习起来,在做事过程中锻炼出来,最终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四)文化建设,提升自我品格锻炼。一是监狱不断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满足民警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充分发挥监狱工会、团委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适时开展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等竞技活动,满足青年民警的精神文化需要。二是在民警教育培训工作中,把传统文化列入重要内容。2014年“两会速递”:全国政协委员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在公务员考试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公务员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他们提升道德修养和自律自省的觉悟。“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敬廉崇俭、提倡吏治清明的内容,积淀了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加强公务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执政观,提高他们的决策之道、执政之道、用人之道、执法之道。”姜昆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姜昆的确言之有理,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价值理想就是“闻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青年民警教育培训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相信能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其理想信念。
(五)心海护航,缓解紧张心理压力。多年来,监狱一直重视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却忽视了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青年民警身处监狱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缺少与外界的接触和信息的交流,其社会化的过程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阻隔,价值观会出现波动。监狱要重视对青年民警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为他们解压释负。同时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渠道,为青年民警拓宽信息交流的领域,争取一切机会把青年民警送出“大墙”与同行进行交流,缓解他们紧张的心理压力。
二、“洗手”,提升综合业务素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岗位技能培训是青年民警发展的必要途径。监狱应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坚持多岗位、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多为青年民警“洗洗手”,强化培训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实更新警察业务知识,使培训由单一理论灌输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
(一)务求适用,强化能力提升传帮带工作。监狱系统应加大新录用民警的初任培训力度,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内容,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补齐能力上的“短板”,使培训真正发挥“风向标”、“加速器”、“指挥棒”作用,促使新录用民警切实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尽快掌握监狱业务知识。同时,要按照民警岗位职能特点,本着岗上学习、岗上培训、岗上提高的原则,注重青年民警能力提升“传帮带”工作。要充分发挥老民警扎实的监管改造工作经验,指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老民警与青年民警组成“一对一”结对帮教,通过“一帮一、一带一”方式,充分发挥老民警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民警进行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指导,积极引导青年民警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快速提升自身岗位工作技能。
(二)创新机制,增强解决疑难复杂问题能力。青年民警在监狱工作的时间不长,加之服刑人员的思维怪异,出现的问题形形色色,青年民警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监狱应研究制定疑难复杂问题会诊制度,将疑难复杂问题集体会诊制度作为民警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明确问题会诊程序、讨论顺序等内容,鼓励青年民警大胆发表个人观点。部门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讲评,在集体讨论问题时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青年民警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学用结合,不断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安排新招录的青年民警到监管改造第一线跟班学习,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监管工作业务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一线实践锻炼以后,监区又视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分别选派他们到业务部门或分监区学习再培训,跟有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一起值勤,一起处置监管工作中的各种事务,教他们如何组织和管理罪犯,如何做好罪犯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从而使罪犯认罪服罪安心改造。在通过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和过程培养、锻炼,青年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学以致用,成为监管改造工作业务骨干后,在提拔任用领导的过程中,应大胆启用一批年轻的同志,为他们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新平台,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青年民警看到希望,获取成功的喜悦。
三、“洗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干部的交流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历来倍受重视。然而,现在部分人片面地认为,外出培训、外出考察就是出去放松,就是公款旅游,导致外出考察等培训方式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其实不然,外出培训、考察等可能不一定能学到多少理论知识,但笔者认为,一次实用的外出考察增长的见识,远远比坐在教室里听十天的理论讲授更为有效。在民警队伍建设中,必须常为青年民警“洗洗脚”,让他们多多走动,在走动中学习提高,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一)向基层走,向基层学。以开展“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为契机,选派部分优秀青年民警到乡、村挂任政法副书记、综治办副主任、村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参与地方的政法综治工作,使监狱与地方政府在帮教工作上得到进一步衔接、沟通与合作,也给优秀青年民警提供深入了解基层,接触基层人民群众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另外,“走出去”利用地方丰富的社会资源,拓展青年民警的视野,积累不同的工作经验,促进青年民警在工作中快速成长。
(二)多岗位走,多岗位学。一是监狱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民警到与其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当的岗位上进行锻炼和考验,充分发挥其特长。二是对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了两、三年之后的青年民警,将其轮换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增加其工作的挑战性,使其在不同的工作中学到不同的技能,挖掘其潜能,促进其成长。三是在逆境中锻炼年轻警察,监狱有计划选拔一些表现突出的青年民警到环境相对复杂,任务相对较重的岗位上锻炼,磨砺其意志,使其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四是选派部分优秀青年民警到兄弟单位交流学习,通过现场了解、参与管理、沟通座谈,使他们进一步掌握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等工作的技巧和创新举措,学习借鉴其他监狱管理教育改造罪犯等方面的理念、做法和措施,不但增长知识,更开阔眼界。
(三)向外省走,向先进学。“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吾尝终日所思不如须臾之学也。”为借鉴和学习发达省市监狱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组织青年民警到这些监狱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考察。但切忌盲目外出,学习考察前,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习考察单位的主要经验,制定详细的学习考察计划和编辑学习材料。学习考察计划包括学习考察的指导思想、学习考察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学习考察的具体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还要从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搜集被学习考察单位的主要经验和特色等,编辑成学习材料,供外出学习考察者预先学习了解。第二步组织即将出去学习考察的人员进行座谈,学习讨论被考察单位的主要经验和特色的材料汇编,从文字上了解和感知这些单位先进之所在。学习考察过程中,要深入实地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细致的对口学习考察,主要形式是听、看、谈、录等环节。“听”就是听人家负责人的情况介绍;“看”就是看现场、看实物、看过程;“谈”就是深入访问有关负责具体操作的人员,与之深入交谈,努力搞清楚具体的可操作环节;“录”就是充分征求被考察单位意见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和笔记将被考察单位的现场和过程,尤其是细微之处,真实地记录下来,形成实录,以供深入学习研究、撰写考察报告之用。学习考察之后,要整理考察内容,撰写考察报告、冲扩照片、剪辑录像、编制幻灯片,每一位参加考察的同志都要联系本职工作撰写学习考察心得体会。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需召开全体民警参加的学习考察交流会,选具有代表性的民警在会上介绍,做到考察资源最大化的共享,还需将优秀的考察心得编辑成册,供后来人学习参考,使每一次外出考察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