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队伍建设
爱我所做 做我所爱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五年前,他怀揣对监狱事业的无限向往选择了监狱。五年,弹指一挥。在这五年中,监狱工作曾令他彷徨、不解、迷惑,甚至深感“入错行”。但也是这五年,他在一次次的思想斗争中,不断坚定当初的选择。就如他说言:无论当初是以何种理由选择了这份职业,但现在已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员,必须用自己的双肩担负起这个行业赋予的使命和当初的选择。五年过去了,在坚守中,他学会了八个字,也是这八个字让他从一名监狱事业的新兵和“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术业有专攻”的优秀监狱人民警察。他,就是教育改造科民警廖勇进同志,5年来他一直用行动诠释的八个字便是“爱我所做,做我所爱”。

  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是党的监狱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除了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忠实履行监狱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廖勇进同志正是这样一名监狱民警,他在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中,用“爱我所做、做我所爱”铸就了投入“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监狱事业中的赤诚之心。

  廖勇进同志在完成岗前任职培训后,根据监狱安排,他被分配到八监区从事管教一线工作,正式走上了监狱工作的历程。根据工作需要,他被安排做监区内勤民警,同时兼一分监区内勤民警和教育干事。由于八监区一分监区是监狱的入监分监区,所以在处理好内勤岗位工作的同时,他根据入监教育的工作内容,制定入监教育教案,定期对新入监罪犯扎实开展入监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干事,他还要根据入监罪犯的面谈结果、日常行为表现和有关心理测试结果,搞好新入监罪犯的入监危险性甄别,为监区对新入监罪犯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和下一阶段的教育转化工作提供依据。在开展此项工作后,他将在新入监罪犯中被甄别出有“三自”可能性的情况,及时向监区进行反馈,让监区及时制定防控措施,并且对有“问题”的新入监罪犯进行集中的心理辅导,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和思想转化工作。面对这些有突出问题的入监罪犯,他每天上班的时候,要么到他们的监室内,要么让他们到谈话室对他们进行了漫长的思想教育工作。经过他执着和耐心教育,让他们慢慢树立起踏实改造的信心。

  廖勇进同志于2012年调往严管队工作,在严管队工作期间,他继续从事内勤工作,在做好内勤工作的同时,他还花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去做着对严管罪犯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在他每天的工作中,他都会针对每一名严管罪犯的具体情况去开展一些针对性教育工作,而对严管罪犯存在的共性问题,他也会不惜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开展一些集体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

  无论工作在那一个岗位上,廖勇进同志都兢兢业业,将自己的心思和精力倾注于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上。他的这种敬业、实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在出色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为此,他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三年评为监狱的“个别教育能手,”在2011年度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可是他并没有自满于这些成绩,而始终一如既往地“爱我所做。”

      廖勇进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也在“做我所爱”中,不断地播种着,也不断地收获着。同事都曾好奇于廖勇进同志的“做我所爱”,在与他交流后才知晓,原来他为了更好地做好他“爱我所做”的工作,他就把专研监狱工作的一些问题当成了“做我所爱”的选择。在这个选择下的“做爱所爱”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他却用这五年的时间和行动诠释了对这四个字的坚守。

  每次工作的变动,他搬得最多而且还会越搬越多的,就是关于监狱工作的相关书籍和他平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他总说:思路决定着出路,多学习不仅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找到一些解决工作中遇见的问题的办法,打破一些思维定势,触类旁通地解决有关的问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那小小的办公桌已经被那些涉及教育改造、狱政管理、心理咨询、法律知识、罪犯矫正等方面的书籍所占据。

  廖勇进同志在工作之余,总会一头扎进那些书里,汲取着关于监狱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方面的营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岗位履职能力和综合执法素质。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长期地学习,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是那些能让他眼前一亮的知识,总会一字一句地敲打在电脑中,分门别类地做成读书笔记。同时也会将工作中“一闪念”的思想碎片进行记录,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是与同事进行交流学习后,去完善和丰富当初的想法。他就是这样为了能更好地帮助“爱我所做”的平凡岗位工作,一如既往地学习着。当然,他也不是在读死书死读书,书本知识对他固然重要,但他却一直以将当下的监狱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行思辨地学习,更加重视从工作中总结出的知识和由工作引发的一些思考的实证结果,用所学习到的知识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新思路。他在负责入监教育时,为了更好地对入监罪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他将教具和实验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生硬、抽象的心理学知识通过直观、浅显的方式向入监罪犯传授;在严管队工作期间,经过与领导进行沟通谈论之后,他将IEP理论(个别化教育方案)运用到对严管罪犯的个体矫治工作中,在保证狱政管理手段发挥的同时,实现了教育改造手段针对性的跟进,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教育改造科工作期间,他通过对入监“认罪悔罪”教育的反思,构想了 “五步走”开展“认罪悔罪”教育的模式,即:知罪、认罪、服罪、悔罪和赎罪互为基础,螺旋上升开展“认罪悔罪”教育。

  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在罗元昌副监狱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教育改造死缓限制减刑罪犯的对策初探》一文,获得了2013年度全国狱政管理理论研讨会征文三等奖,该论文的一些理论观点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他将积累的知识与监狱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在监狱人民警察三重生命下执行力建设的问题,并以此为论点,撰写《监狱警察三重生命形态视野下的执行意愿探微》一文,获得2013年度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征文一等奖。在今年开展的全省优秀个案管理案例评选活动中,他提交的一例凝聚着我监民警智慧和对有关个案管理工作思考的个案管理案例报告,不仅获得监狱一等奖,而且在参评全省优秀个案管理的56例监狱级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名,后被省监狱学会将此案例会同其他四例案例,推荐到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参评部级优秀个案。为了对他这种善于专研勤于思考的行为进行鼓励,同时也是为了帮助他的成长,省局相关处室领导还利用到毕节监狱检查指导工作之机,专门为他带来了两本关于心理矫治方面的书籍。2012年,他与同事完成了一篇题为《<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对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罪犯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初探》的论文,由于是对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难点问题进行及时的、必要的思考和论证,此篇论文获得了第四届西部论坛三等奖。他持之以恒的专注于“做我所爱”,经过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中,让曾是监狱工作的“门外汉”孕育了定会破茧而出的梦想。

        有人认为,监狱工作是今天在重复着昨天,预演着明天,自我价值被湮没于枯燥乏味的千篇一律的琐碎工作中,是在让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事业中虚度、荒废。这是对监狱工作的一种误解。近年来,监狱招录了大批青年民警,他们是监狱工作的新生力量,终有一天他们将从老一辈监狱民警的肩上接过责任,成为监狱工作的中流砥柱。“爱我所做”是对监狱工作一种最起码的态度,只有端正了这个态度,才能在无限的监狱事业中,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去演绎着“做我所爱。”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中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付出、智慧和担当,去继承和发展教育人、改造人的伟大事业!     (政治处    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