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发同志1945年出生,1968年由原毕节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畜牧兽医、农技人员、乡镇干部、监狱警察部门工作过,从事过不同的职业,担任过农牧站站长、畜牧兽医站站长、未撤区并乡时的副区长、监狱大队长、生活卫生科科长等职务,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从事那一种职业,他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最终都能成为行家里手,一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清清白白做事、诚诚恳恳做人,把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畜牧兽医及水土保持方面有一定的建树,曾得到省、地、厅及所在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数次表彰和奖励,连续6年省人社厅评为优秀公务员,两箱满满的荣誉证书和奖章就是最好的见证。直到2006年1月,年满60 周岁的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光荣退休。
老有所乐,老谢退休后积极调整心态,没有去登山、钓鱼、跳广场舞、也没有沉迷于打牌、玩鸟等娱乐活动,每天的生活却充实而有规律,也很高雅,栽花种草、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吟诗作对、上老年大学学习新的知识。所写的快板诗、顺口溜、新闻、散文、论文,曾多次在省、市、县、农业生产简报、科技信息简报、贵州监狱报、毕节日报刊载发表。家庭和睦、子孝父慈、夫妻和顺、邻里和谐、尊老爱幼,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社区的规定,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他每天都生活得有滋有味,幸福安康。
老有所为,老谢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虽然退休在家,本该安享晚年,但却心系监狱,时刻关心关注着监狱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发挥余热,担任毕节监狱国有土地清查组顾问,随请随到,简直就是一个活地图;时刻牵挂着罪犯的教育改造,并担任毕节监狱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不时到监狱对罪犯进行帮教活动,为个别罪犯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帮助其树立改造信心。其打油诗中的“帮教篇”经常在毕节监狱网站、毕节监狱育新报、贵州监狱网站上、贵州监狱报发表,使罪犯的心灵得以以潜移默化的触动,增强了罪犯努力改造奔向新生的不竭动力,为毕节监狱罪犯教育改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有所成,老人家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乐善好施,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款和多次对困难群体募捐。老谢人虽然退休在家,但退休不退色,退休不退党,整天都很忙碌,不断发挥余热,如为有情人牵线搭桥成功40多起、40多对新人喜结良缘,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协助公安机关破案;积极救助失联幼童;到学校、进社区宣讲法律知识、公民道德教育、家训家规教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红色文化。成功调解邻里及家庭纠纷数起,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编辑出版了《乡土诗集》一书。
天道酬勤,水到渠成,由于谢老的不停耕耘,不懈奋斗,也收获了满满的荣誉,被所在街道、社区评为“和睦邻里家庭”;被毕节市老年大学多次评为“优秀学员”、2016年被毕节市表彰为“毕节试验区爱心公益最美老人”、2017年被七星关区洪山街道办事处表彰为“最美洪山人”。其先进事迹曾得到多家媒体记者采访。如《求实》杂志的《人生是一种诠释》、《一位老狱警的峥嵘岁月》;《毕节日报》的《把脚印留在试验区的土地上》;《乌蒙新报》的《毕节试验区开发的排头兵》;《毕节晚报》的《艰苦创业方显党员本色,迎难而上更为金盾增辉》、《两箱荣誉证记录完美人生》;《毕节试验区杂志》的《踏遍青山人未老》等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谢老虽年逾古稀,面对明天,仍壮心不已,他将争取再出版一部乡土诗文集,多做一些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情,给下一代、给社会留下点有益的东西,无愧于党和人民多年的培养、无愧于自己精彩的人生。(陈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