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贵州省毕节监狱收到了一封罪犯家属的感谢信。
“感谢你们付出的辛勤汗水与心血,当我看到孩子每每进步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欣慰,激动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这是一位老人、一位母亲的亲笔信,微微泛红的信笺、稍显凌乱的字迹,倾诉了对儿子的叮咛嘱咐,也让警务区民警杨礼摇心中荡起阵阵暖意。
故事还得从2020年说起。
不抛弃不放弃,从悲观失望到重拾信心
罪犯赵某某,2020年因涉黑涉恶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对家庭和家人的愧疚、监狱严格的管理、饮食习惯上的差异,这些都让我恼火,没有颜面面对家人,没有信心面对未来,当时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大不了不减刑了!”左眼先天残疾、母亲体弱多病、女儿年幼,念及种种,自幼成长在单亲家庭的赵某时常彻夜辗转难眠。
“悲观自弃,改造态度消极,健康情绪和阳光心态是转变关键!”与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部门一同规划目标、制订计划,确定教育改造攻心治本,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劳动改造授以一技之长,增强改造自信与谋生本领。警务区民警杨礼摇引导他变“刑期”为“学期”,重建认知,树立改造自信。
一次次谈话解开心结,一次次鼓励强化信心,在民警杨礼摇的耐心开导下,罪犯赵某某打开心结,开始反省自己的荒唐与执念,朝着自己的改造目标前进。
宽严相济,一次亲情电话吐露心声
“就在我对改造和生活都失去希望的时候,警务区杨礼摇警官出现了,他好像看穿了我的心事……”一次拨打亲情电话时,赵某某向母亲讲起了自己在监狱的改造生活,从悔不当初到痛定思痛,从习艺劳动到学习知识,聊到管教民警杨礼摇时却突然安静了下来。
“儿子,你怎么了?怎么突然就不说话了?喂!喂!……”听着电话那头赵某某母亲焦急的声音,杨礼摇赶紧与她通话,讲述了赵某某的痛改前非,也告诉她帮助赵某某重塑灵魂除了监狱教育改造还需要家属爱的接力。
调整好情绪的赵某某低声安慰哽咽的母亲,又开始讲起了自己的生活——“杨警官把黑恶犯罪的危害讲给我听,把国家扫黑除恶的决心和政策讲给我听,也把‘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讲给我听……”
纸短情长,两封家书传递温暖和责任
2023年1月,为进一步丰富改造形式,发挥教育改造疏导稳控作用,按照省监狱管理局安排部署,毕节监狱以“平安家书”为主题组织开展罪犯亲情帮教活动,构建内外联动的互联帮教氛围。通过《致服刑人员家属的一封信》介绍监狱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鼓励罪犯书写信件,抒所想、写所思,让家人安心,也让自己更有改造信心和决心。
“春节到了,大家给家里人写封信,给家人送上节日祝福,也汇报汇报自己的改造成绩……”在一次集体教育活动中,民警杨礼摇认真讲解了“平安家书”活动的意义和要求。
“杨警官,我也想给家人写封信,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好。”集体教育课后,赵某某找到民警杨礼摇,低声说着自己的困虑。
“写心里话!写掏心窝子的话!告诉他们你现在怎样改过,也告诉他们将来你打算怎样补过……”在民警杨礼摇的鼓励下,赵某某提笔给家人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的服刑改造情况和计划。信件寄出的那天,赵某某告诉民警杨礼摇,“两封信,给了家人温暖,也传递了自己的决心和责任!”
打开赵某某母亲寄来的感谢信,朴实无华的言语在杨礼摇和一众民警的心中激起暖流,尽管相隔千里,大家仿佛看到了赵某某母亲因儿子迷途知返、弃旧图新的喜悦,也感受到了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坚守在教育改造罪犯第一线的价值所在,更加体会到肩上“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沉甸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