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身边的榜样|驻村一个月,他们仨适应了新角色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6月初,带着组织的嘱托与陌生的期待,来自贵州省毕节监狱的陈朝伟、杨星、王祥三位民警,分别扎进了七星关区鸭池镇的三个不同村落,投身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警徽的光芒从高墙电网转向青翠山峦,时间的轴悄悄然来到七月,起初村民眼中带着几分疏离与敬畏的“公家人”,如今,已在进村入户阡陌交通中悄然完成了角色转变,慢慢成了派驻村的“本乡人”。


初心如磐 从想“战”到主动“请战”

收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轮换调整通知,陈朝伟、杨星、王祥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请求到乡村土地上继续挥洒青春。

“从人民警察到驻村干部,从高墙电网到田间地头,驻村绝不是一时脑热想要尝试新的角色、新的环境,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青年当有青年的样子,青年当有青年的担当!”关于请战驻村工作的缘由,陈朝伟、杨星、王祥的答案别无二致。

脚底有泥 心中有数是干好工作的最大底气

新的岗位,陈朝伟、杨星、王祥不缺乏“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冲劲,也深知“心中有数”才是适应新角色干在实处的最大底气。

在干龙滩社区,作为驻村书记的陈朝伟报到第一天就开始了自己的“摸底”考。驻村一个月,陈朝伟通过与村委班子交流、与上一任驻村书记交流、查阅档案资料的方式,先后走访了社区30余户群众家庭,初步掌握了社区基本情况。

在石格社区,王祥先后走访了脱贫户及一般户共计60户,走遍社区18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落,搜集到群众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4条。


在石桥社区,从6月初驻村以来,杨星把“村干部”角色适应期和社区工作熟悉期并轨,从办公室走到乡间地头,走访脱贫户70余户,在了解情况、讲解政策、调解纠纷认识和熟悉乡村振兴工作。


学干互促 新岗位不是“归零”经验而是“丰富”经验

“在罪犯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化解矛盾、疏导心结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用的同时也远远不够用,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陈朝伟、杨星、王祥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明白自己干好驻村工作的短板。

进村伊始,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间积年累月的土地界限纠纷、留守儿童的难题……陈朝伟转变执法者的角色,将耐心倾注于村头巷尾,参加驻村干部培训之余两次组织召开“院坝会”,把院坝广场变成宣讲政策、收集意见、凝聚人心的“村民议事厅”,帮助盘活闲置土地50余亩用于蔬菜订单种植订单收购。


王祥的记录本上记录着走访中了解到的群众冷暖:刘家老人病痛缠身、李家存在因残致贫风险、张家外出务工家中子女留守、强降雨天气需要开展隐患排查……密密麻麻的文字正慢慢转化为带着泥土气息的“村情活地图”。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作为驻村工作队成员的杨星认真梳理、记录,为驻村书记打好“助攻”,在“院坝会”中做好“书记员”,在落实“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中做好“勤杂工”,还不时跑回娘家做起了派驻村果蔬肉蛋销售的推销员。

“让村中难事有可诉可解的归处、让美丽乡村建设有可见可感的成效,只管埋头耕耘,静待硕果盈枝朝伟、杨、王祥把藏蓝警服穿在身上、把党员宗旨铸在心中,约定一起当好群众“连心桥”、乡村振兴“生力军”。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