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至11月,毕节监狱对有“三自”倾向以及曾经实施过“三自”行为的服刑人员,开展了题为“敢于面对,走出困境”的团体心理咨询。
为确保本次团体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矫治中心对各监区排查出来的有“三自”倾向以及曾经实施过“三自”行为的服刑人员,认真收集资料,并进行了SCL—90(90症状清单)和房树人人格测试,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对收集的资料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梳理,制定了针对性的团体咨询方案,将因相同或相近原因实施过“三自”行为或产生“三自”倾向的服刑人员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5次咨询,从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通过相互按摩、信任之旅、我说你画、齐心协力等体验活动,让参与的服刑人员明白了表达与理解的差异是人际沟通中产生误会的主要原因,知道了责任担当与信任对于集体、家庭的重要性,学到了“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的交往法则。
在情绪管理咨询中,咨询师讲述生气水实验的故事让服刑人员知道了不良情绪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而六只狐狸的故事让服刑人员明白了不合理的信念是负性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咨询师因势利导给服刑人员讲解合理情绪理论的相关知识,并教给他们肌肉放松方法,让服刑人员学会自己调节不良情绪。
压力应对咨询方面,咨询师通过让服刑人员写出在改造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件事找到压力源,并让他们分享这些事对自己服刑生活的影响。在分享中服刑人员明白了因为这些事没有处理好,成为前行路上的包袱,使自己的改造停滞不前,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只有勇敢面对,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轻松改造。在“你的支持系统”体验活动中,咨询师引导服刑人员努力寻找可以帮自己摆脱困境的人或物,让服刑人员逐步建立良好的服刑支持系统。通过“我生命中的五样”和“给十年后的我的一封信”两个体验活动,使服刑人员找到改造目标和人生追求,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从而放弃“三自”想法,服刑人员何某在“给十年后的我的一封信”中写道“……当你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一定要走有阳光的那条……十年前,你跌入了人生的低谷,现在你已经站在人生的新起点,虽然年过四十,但只要你努力,以后的生活一定会快乐、幸福。
团体心理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对服刑人员又进行了SCL—90(90症状清单)测试,通过与咨询前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超过标准分的各项目分值均有所下降,如罗某咨询前强迫2.6、抑郁3.27、其他2.9,咨询后分别变成了1.9、2.0、1.43。
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有效缓解了服刑人员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让服刑人员学到了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了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使服刑人员走出了困境,重拾改造信心,充分发挥了心理矫治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员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推进了毕节监狱的教育管理工作。
(文/图 吕钰 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