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10月23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法典》将树立优良家风纳入法律规定,如何具体实施,责任主体,法律责任等只能由低级别法律来规定,《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完善了家庭教育的法律体系。
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看到了太多因为家庭教育不到位,进而走入歧途的罪犯,我认为出台该法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国家的英明决定。家庭教育不再只受道德约束,也受法律的规范;不再只是家里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家庭教育促进法》将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确定父母、监护人要履行家庭责任,也将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法的实施必将促进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正确道德观、法律意识!促进家庭和谐!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借着学习这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新法,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感受。既是孩子学校要求家长学习法条的心得体会,也是一直以来从教育管理罪犯进而反思家庭教育时形成的一些想法。
一、定位明确,既要不缺位,也要不越位。
我们家长必须在自己的心里,给家庭教育一个明确的定位,科学地理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树立鲜明的界限,不要缺位的同时,注意不要越位,该守住的阵地要守住,该给孩子的空间也要给足,该交给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也要交出。一是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辅助,我们家长不是老师的眼线和助教;二是家庭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竞争,孩子的快乐童年时光不是我们为自己焦虑买单的成本;三是家庭教育不是拼爹烧钱的阶层分水岭,昂贵的教育方式也未必就会科学,理想的教育不一定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四是家庭教育不是衡量投入产出比的投资决策,我们没有权力替孩子决定他应该喜欢什么,他应该在什么领域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二、注重陪伴,既要有效沟通,也要快乐沟通。
我们可以结合学习新法,看看我们应该在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有哪些优化提升。第一,新法再次告诉我们:家庭教育,陪伴是最坚实的基础。新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就是“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我们都知道,陪伴,是最长情的表白,陪伴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基础,也是亲子间信任的源泉。有了足够的陪伴,孩子才能放心地在父母的关注下大胆探索世界,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足够的陪伴,父母才能细致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洞察孩子的发育敏感阶段,找到恰当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有了充足的陪伴时间,聪明的家长和更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找到属于彼此的最快乐的高质量陪伴方式。幸福快乐的能力,应成为家庭教育的追求。新法第十六条第三款“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第十七条第三款“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健康细胞,幸福能力是每一个人最重要的人生核心资产。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不是对未来社会竞争的押宝。我们可能无法预测哪门学科在未来更有价值,哪个专业在今后更容易找工作、收入更优厚、社会地位更高,但我们能确认,获取幸福快乐的能力,一定是陪伴孩子一生的重要资本,也是将来我们可以放心地让孩子独自上路的关键因素。那么这个能力,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尊重规律,既要注重当下,也要面向未来。
新法提醒我们,家庭教育要以“当下”为本。教育当然要面向未来,但更根本的是要服务今天,给孩子一个完整、健康、快乐的童年。新法第五条第一款“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第十六条“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第十七条“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很多人看来还很先进的理念——童年不是成年的准备期,儿童不是为了赢得将来的竞争而生活。不能忽略了孩子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片面地将成长看成一条跑道,于是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新法尊重孩子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给了孩子平等的发言权,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地方。
四、共同成长,既要放空自己,也要相互促进。
共同成长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有的态度。在孩子面前,我们真的没有指手画脚的底气和导演、设计他的人生的资本,我们可能要在甘当人梯的基础上,学会随时放空自己,随时向孩子学习。新法第十七条第八款“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我们不要妄言教育,要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我相信所有用心用情的父母都会发现,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很可能比我们教给孩子的还要多得多。而且我们自己必须不断进化,不停升级我们的知识技能包,不懈学习,持续成长,才能努力跟上孩子的脚步,才有资格被我们的下一代带进由他们创造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我们家长在“依法带娃”的同时,也要对孩子的成长有理性的期待,为孩子规划合适的成长道路,将其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以后的罪犯越来越少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我们能够失业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进步。
六监区: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