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了贵州省白云监狱,三监区罪犯陈某的家属主动到监狱表达谢意。这面锦旗背后,是一段关于教育转化、帮助罪犯重拾希望的改造故事。
昔日:开设赌场、故意杀人,改造心难安
今年41岁的陈某,人生轨迹曾多次偏离正轨。小学仅就读两年便辍学的他,早早混迹于乡镇,沾染了诸多社会不良习气。曾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刑满释放后,仍未悔改,又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22年11月到白云监狱服刑改造。入监初期,罪重刑长的现实让他对改造丧失信心,态度消极、纪律意识淡薄,面对民警的教育引导始终冷漠以对,言语间充满不信任,仿佛用一道无形的墙将自己与外界隔绝。
攻坚:教育转化,精准施策
“了解罪犯才能更好地改造罪犯。”针对陈某的情况,监区民警制定了个性化教育改造方案。通过常态化个别谈话,实时掌握他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偏差;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刑法知识教育,帮助他逐步树立法律意识,同时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社会、他人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
2025年中旬,陈某突发重病,严重的病情让他一度陷入绝望,对改造失去信心。对此,分监区民警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带其就医,及时联系其家属,告知病情进展,让家属前往医院看望该犯,给予亲情支持,鼓励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服从民警管理,对改造和生活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安排与陈某关系融洽的罪犯给予鼓励,缓解心理压力;民警多次开展针对性教育谈话,引导他正视病情、重拾对生活和改造的希望,这些举措,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灰暗的心境,也渐渐打破了他心中的壁垒。
新生:浪子愿回头,感恩向未来
经过身体上的治疗和心理上的安抚,陈某在病情逐渐稳定的同时,努力改造的信心更加坚定。曾经的冷漠被感激取代,消极的态度化为积极的行动。在医院治疗期间,他多次感慨:“自己曾经不懂事,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给他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都是我的错!”如今的陈某,身体状况日渐好转,更在改造中展现出全新面貌,认真参与各项改造活动,主动规划服刑生活,他常对民警说:“我要好好改造,早日回归社会,做个守法公民,不辜负大家的帮助和家人的期待。”陈某家属在送锦旗时动容地说,“监狱的人性化管理让我们全家看到了希望。非常感激监狱民警的辛苦付出,从及时安排就诊,到随时沟通病情,再到帮他重拾改造信心,每一件事都让我们深深感动。”
一面锦旗,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责任。白云监狱始终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文关怀的方式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鼓励和帮助其改过自新”的工作指示,以“教育、感化、挽救”为宗旨,针对不同罪犯的特点精准施策,用耐心与真情搭建起通向新生的桥梁,让更多迷途者在关爱与引导中,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