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来人了!”成长的岁月中,不时常会听到这句话。爷爷奶奶会开心地忙碌着准备,父辈们热闹团聚回家,像一件盛事。
后来在我11岁时,奶奶突然说要回老家,全家都回。那是一支大队伍,我们在重庆,上了船。生性怕水的我望着滚滚长江东流水,听着汽笛呜鸣,几分迷茫,几分紧张。
一路游览了据说因为三峡大坝的修建即将被淹没的丰都鬼城,背诵着“千里江陵一日还”“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
三峡的壮美让人惊叹于浩渺苍穹下个人之细微,而人又是如此神奇的生物,他的思想和情感,在千百年的世间里,无论沧桑变化,却仍旧如初般感动。那一句就是那一句,再没有更好的形容代替这般表述,神女峰的传说,白帝城轻舟飘过的苍凉,还有夜半用心,听见寒山寺的钟声,这些时刻,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有温度。
兜兜转转,千山万水,我们到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年少的我们还不太懂回家的意义,只见荷叶碧连天,奶奶和父辈们走一处哭一处,长长又短短的日子,留下的是一张张面容略显疲惫的老照片。
从老家回来的第二年,奶奶便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我们再没回去过。
这天,老家又来人了。我和弟弟都记得,这是当年回老家时,送我们钢笔的表叔,”金不换" “读书好” “好记性”,钢笔上表叔亲自刻上的字是对我们成长的祝福。二十多年过去了,表叔精神还是很好,他回赤水看了爷爷,看了爸爸和姑姑们,说一定要看看我和弟弟。我们听他聊着爷爷奶奶的革命故事,像中国半个多世纪从苦难到光明的浓缩。
为什么莫名忧伤,或许因为不见归途。为什么孤独寂寞,或许因为历经漂泊。爸爸感慨地说,等外孙们大了,再带他们回一次老家,可能就不会再去了。我说,那里的一山一水,那里的人们,我都还在记着。
乡愁,无关出生何处,无关成长哪地,只因那些与你同个姓氏的人们,与你流着相同的血,替你守着那一冢坟,他们会惦记着你,何时回家。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