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女监改造】久违了!《朗读者》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在这个温情的节日里,少年时的杜甫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思乡思亲之情传诵千古;而随着时光缓缓,重阳又渐渐演变成为了我国的“敬老节”,提醒我们要尊老敬老。

   千年来,重阳佳节历代相沿,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菊、插茱萸、敬老人、喝菊花酒、吃重阳糕,传承习俗与孝道。

    天朗气清好光景,第二女子监狱《朗读者》活动与九九重阳佳节相遇。

    而这一期《朗读者》的主题词就是:重阳。


    时隔近一年,传播文字,传递感动,传达心声的狱内《朗读者》活动再一次与大家见面,第二女子监狱罪犯在民警的引导下,在朗读与分享中,开启了中华传统节日重阳的文化之旅。

    这一期《朗读者》在央视主持人董卿《阅读是为了让我们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短片中拉开帷幕,传递阅读理念。

    随后,《朗读者》进入主题“重阳节”。

    在朗读前的采访环节,教育改造科科长高芸谈到了父亲生日在重阳佳节前一天,因此,蕴含团聚、敬老文化的重阳节对于她与家人来说,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这一期《朗读者》,高芸为大家朗读了著名学者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一个不善言辞,却如山般深重的父亲。这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的《背影》,在高芸融入真情实感的朗读中释放出动人心弦的力量,深深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在高芸的示范下,三名罪犯分别朗读并分享了余光中的散文诗《思乡》、夜雨入梦的现代诗《离我很近的父母》、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重阳里有最美的菊花》,诉说因佳节绵延出的乡愁、诉说心中对父母的依恋、诉说对重阳与菊的渊源。

    活动中,还特别播放了著名演员斯琴高娃老师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朗读的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写给母亲》。她声情并茂,将文中情感淋漓极致的表达出来。

    这是贾平凹先生写给母亲的悼文,一个思念母亲的儿子的心声。整个文章没有用一个形容词,没有任何拔高母亲的字句,几乎都是记录一些琐碎的事情。但这样的文字在斯琴高娃老师的朗读下,触及心灵,让在座观看收听的罪犯泪流不已。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朗读的魅力。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高芸和三位罪犯的朗读中,在播放的央视《朗读者》片段中,参加活动罪犯跟随朗读者们的思绪,敬老、思乡、思亲、赏菊,体会了一个不一样的重阳。

    朗读者活动结束后,罪犯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罪犯胡某含着泪说到:“我的父母两个都八十高龄了,在重阳这种家人团聚,敬爱老人的节日,我不能陪在他们身边,心里头特别愧疚。这一期《朗读者》主题是重阳节,我听了大家的朗读,想念父母那种强烈的情绪,像终于有了一个出口,跟随台上朗读者们朗读的文字释放出来。这是一种疏解,也是一种心灵的鼓励。我一定要在改造里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家,跟父母过重阳节。”

        罪犯田某说:“我们监狱的《朗读者》活动越来越好了,这次有更大的空间环境,让我们一起分享读过的、有过触动的文章和诗句,抒发情感,又能更了解传统节日,我觉得特别的有意义。”

    这一期《朗读者》活动乘重阳佳节的东风,引导罪犯畅舒思乡、思亲之情,体会敬老、爱老之义;鼓励罪犯坚定孝心,将亲情的力量转化为改造的动力。

   《朗读者》作为第二女子监狱书香文化的延伸活动,旨在使罪犯养成并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罪犯将心中情感通过品读文章,通过朗诵与分享,进而发酵升华,再辐射至其他罪犯,形成共鸣。监狱将持续活用文化载体,打造好监狱书香文化品牌,让文化浸润成为罪犯改造的强劲内在动力!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