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监狱青年民警,参加工作已经快三年时间,从代表年轻与稚嫩“两拐”到如今换上的“二司”,随着警衔的晋升,是我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
要说成为监狱民警后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经历的这次几十年不遇的“防疫阻击战”。刚开始封监执勤期间,作为第二批封监执勤人员,我和许多民警一样,持续奋战了最长的43天。我想,对于每一名监狱警察来说,这必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完成封监抗疫任务不久后,我便从特警队调入监区成为一名管教民警。
其实在见习期间,我也有过半年的管教经验,但是那会我还只是一名试用期民警,警衔是最新的两拐。回想那会,一起来报道的同事中,唯独我被分派到全监唯一的高危分监区,那里的罪犯刑期都比较长,对于刚入职的我来说,在日常管理上还是颇有难度。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的内心充满了斗志,但是很快就被现实打脸……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晌午,巡查时我因为罪犯行为不规范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一会就有犯人开始顶撞挑拨道:“分监区长说了,中午可以在学习室睡觉”,于是不少人开始跟着起哄……。由于应变不足,也没有过多实战经验,戴着“两拐”的我很快的就败下阵来。听到动静的分监区长过来后,把我叫道一旁了解情况,就在我们离开时,隔着墙壁的我听见了犯群中传来了一句不堪入耳的话,随后人群中又是一阵讥笑。我能察觉出讥笑声中的“不屑”,那是我入职以来第一次莫名的无力与心酸……
如今,经历过两年多的磨砺,我主动向组织请缨,希望继续投入到监区的管教中去,我想这两年的沉淀与积累,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遇事“莽撞”,在困难面前缺少办法的青年。踏入监区大门,我还是管教干警,但和见习那会不同是,我已经由“两拐”变成了“二司”。
第一天队前讲话,没有了两年前首次在犯群前讲话的忐忑,取而代之的是从容不迫。相比两年前,那个只凭着一腔热血,没有多少经验与方法的青年,这次的我信心满满、有备而来。每次的集体教育,我利用自己的文化特长,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知识向他们灌输经典的力量,让他们在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下懂义礼、明是非。
我知道罪犯行为方式向善渐变是个漫长的过程,既要依赖其思想内力的自觉,更要有外部强力的约束与矫治。我们作为特殊的“灵魂塑造师”,既要有柔性的说教,更要有刚性的约束和惩戒,从而产生良好的矫正和引导效果。每次集体教育时看到他们一个个抬头凝视的目光及教育结束后的掌声,我明显的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转变和接纳。记得在一次授课结束后,一名罪犯主动找我谈感触、说效果,看到自己努力耕耘有所收获,内心甭提有多开心了。
除了煞费心机的集体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改造中我们还需要耐心做好个别教育,因为总有那么一部分罪犯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之中,我就曾无数次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在监狱这样特殊的环境之下,民警的约束与引导对罪犯是否重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青年民警在教育改造罪犯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刺头”,遭遇挫折,但是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畏难才能不难!记得在警校培训时老师传授的“二八定律”,就是讲在制定好的规则里面,一百个人里面有八十人是服从管教的,剩余的二十人中,相对而言又有十六人是服从安排的,所以,真正需要重点教育转化的就是这三四个人。根据近几年全国统计的罪犯出监再犯罪的数据分析,大部分罪犯都能认罪服法、服从管教,回归社会重新做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新一代监狱民警只有通过不懈探索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致力于触及罪犯心灵深处的教育矫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从“两拐到二司”的蜕变,是我们青年派褪正去稚嫩的外衣,初露峥嵘。也许前路崎岖,也许长路漫漫,但哪怕畏途巉沿不可攀,我们也会猛志固常在。加油!青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