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警营文化 > 警官文苑
收获北大“一、二、三”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北大——一个响亮至极于耳畔及极度诱惑于人心的知识殿堂和膜拜圣地。“耳顺”之年已悄然进入倒计时的我,不曾想到在人生旅途的这一刻还能与之相拥。三生有幸乎?相见恨晚乎?不以为然乎?

  其实接到北大的学习通知,心情已没有常人想像的那么兴奋和激动了。其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耳顺”者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者相比,其求知欲、好奇心及兴奋状已不可同日而语;其二,本人在此之前的清华、复旦等国家顶级高等学府的流连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经历过、兴奋过、感悟过足矣。潜意识中,颇有一点“过来人”和“久而不闻其香”之状。

  见贤思齐,境由心造。短暂的一周的学习,认真领略了8位知名教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风采。原本抱着到此放松休闲的我却禁不住被授课者带入了浩瀚无垠和浮想联翩的知识学术和人生遐想的崇高境界,“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油然再生。简言之,8位教授的风范、风貌和风骨俨然一股强劲的暖流重重地叩击着我那试图荒芜的心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浪漫和激情瞬间冲击于脑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人生旅途上,永远都不应该出现“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那一刻”。“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永不懈怠、永不言弃、勇往直前,这才应当是我们终身铭记和为之展示的主基调和精气神。

  囫囵吞枣、挂一漏万。短暂的停留、有限的见闻、片刻的思考,不可能把北大的全貌尽收眼底,也不可能有真知灼见于笔端,仔细盘点下来,萦绕于脑际的还是8位教授的教学风采和治学精神。“横看成岭侧成峰”,解读和回味这一周的学习,我的体会有三点:

  一、领导干部的6大思维能力不可或缺

  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的能力,这是中央近期向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看来加大党政领导干部能力不足这块“短板”已经摆在了各个层面领导干部的议事日程上了。其实,早在5年前,党中央就已敏锐地观察到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而高屋建瓴地告诫全党我们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我认为“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中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都属于能力问题。各种现象和事实已经证明“能力不足”的危险甚至会导致亡党亡国,这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逸舟关于中国外交大趋势——从“一带一路”说起的授课使我们从全方位、深层次扫描了大国竞争背景下的中国崛起面临的烦恼,如压力陡增的领事保护、棘手复杂的周边海洋纠纷、日益严峻的能源外部依赖,并列举了大量的国际纠纷案例,如:每年的三万多起领事案件,中国全球角色之缺失如费用摊派与外援能力不足、国际规则话语权的严重缺失等。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个案例就是中国驻联合国维和部队参与到世界各地处置冲突,大部分属于后勤服务类工作如修桥、修路、医疗等,很少处在正面调停处突的层面,原因之一就是“能力不足”,如语言不通、规则不懂、风俗不熟等。我国立法学界的顶尖人物周旺生教授在为我们讲“中国法治的新起点新任务”时毫不避讳地以他代理案例事例说明国际国内都明显地存在着各种案件和纠纷的判决结果是否公正与执法者的能力和素质息息相关。

  以上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我在台下静静聆听,脑海便冒出了“丛林法则”的概念。我的理解,“丛林法则”就是能力的较量。“丛林法则”的现象是我们不喜欢的,但不喜欢不等于它不存在,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去适应它。我认为主动适应“丛林法则”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能力素质的过程。

  当然,“人在哪皮坡,就唱哪首歌”。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领导,其认识和处理问题及事件的思路、角度、方法自然也不一样,但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6大思维能力”的提升的确是我们共同需求的。“觇其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度之文野”体现的是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的思维;“安全为天”、“稳定压倒一切”体现的是底线思维和法制思维;挖掘潜力,克难攻坚,力挺监狱的文明形象不断提升则体现的是创新思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的核心内容。这句话,我的理解有三:一是修身立德是齐家治国天下平安的前提;二是修身立德是需要坚强意志力作支撑的;三是修身立德是终身之计。简言之,“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是每一位为政者必须为之付出和终身践行的基本行为要求。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教科书上明确批判的封建政治伦理学说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几十年后,这句话早就悄无声息地从教科书上消失了。今天我们姑且不去褒扬评价这句话实质和意图,但我认为古今中外作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劳心”者,应当要比“劳力”者有更多的付出和艰辛。如果所有的“劳心”者都能把“修身立德”作为信条并一以贯之的话,那么孟子的那句曾被我们批得体无完肤的现象将是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画面。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我们为实现“六大能力”的提升而重温“修身立德”等古训,一幕幕波澜壮阔、兴衰成败的历史画卷仿佛扑面而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言以弊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历史,也是现实,当然也是规律,基于此,今天的领导干部培训,实现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六大思维能力”的提升,不失为及时之举,明智之举,战略之举。

  二、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网络修养不可小觑

  张瑜教授为我们上的“党政干部之修养与危机应对”一课,引发了学员们课内课外真切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内容就是网络时代考验官员怎样说话。“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网络时代,官员错误表达、被动表达、随意表达、不恰当表达完全可以在一瞬间之内传递或被放大到全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某领导面对记者的提问完全按事前准备好的背诵式的回答而且文不对题;还有“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比如咱放一把红豆,煮出的饭也是红的”(某环保局长面对污染严重群众不满投诉而作出的回答)。至于官员的行为不端在网络上一经出现其杀伤威力更是令人惊叹。如:“微笑局长杨达才、天价烟局长周久耕、不雅视频书记雷政富”等。

  以上虽有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但的确反映出一些干部群众意识的淡漠和公共话语能力的缺失。在监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官员需要重新“学说话”。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网络修养不可小觑。

  三、有信念,敢担当才是好干部

  曾经为《百家讲坛》和中央政治局集体授课的江英教授为我们讲了毛泽东领导艺术与现代管理;王传利教授也为我们讲了“领导艺术与管理”。两堂课的总体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有信念,敢担当才是好干部”。

  “信念”和“担当”两个概念是需要作诠释的,我认为包括教科书在内的所有权威解释莫过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中国共产党白手起家、以弱胜强,由小到大所经历的苦难辉煌足以让全世界刮目和惊叹。我认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就是“信念”和“担当”实践史。而毛泽东又是其中最具优秀的代表人物,江英教授讲授了大量的毛泽东为民族和国家而力挽狂澜、转危为安的大量史料,使我们更清晰地领略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领袖风采,这种领袖风采的最直观展示就是坚持信念义无反顾的精神和处处直面困难敢于担当的智慧和勇气。

  近日在《当代贵州》(2015第22期)杂志上读到一则故事叫做《苟坝:短暂停顿后的螺旋上升》。掩卷沉思,故事中毛泽东坚韧执著和“信念”“ 担当”的气质风采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其故事情节大体如下:

  1935年3月10日,张闻天在苟坝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林彪、聂荣臻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毛泽东坚定认为不能打,理由是红军会钻进由滇军、黔军、川军和中央军布好的口袋阵,搞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然而大多数人都支持林彪的意见,争执不下最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进行表决。毛泽东提出如果坚持要打,他就不当前敌司令部政委了。结果会议不仅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议,还同意毛泽东辞去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最后确定由周恩来连夜起草命令并在第二天早晨正式下达。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思虑良久,忧心忡忡的毛泽东还是提着一盏马灯走进了周恩来的住处,坚定且充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赢得了周恩来的认同以后,两人又一起找到了朱德,三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次日一早,周恩来就提议继续重新讨论是否进攻打鼓新场,终于大家放弃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设想。事后破译了国民党的几份电报,说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

  取消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自然也就恢复了……

  这则故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仿佛只是一朵小小的、不起眼的浪花,但哪怕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浪花,就很可能会使整个中央红军彻底翻船甚至颠覆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

  这则故事又可清晰地告诉我们,具备有“信念”和“担当”气质的领导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能够认识和把握这“毫厘”素质和气魄的人是需要智慧和历练的。

  纵看历史,横看现实,坚守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大有人在,否则就无法解释我们今天民族气节的快速提升和国家强盛和繁荣。然而,丧失信仰、投机取巧、腐化变质者也不乏其人,否则就不会有“打虎拍蝇”、“整顿吏治”的中央的强大决心。

  有信念敢担当才是好干部。让我们矢志不渝、心无旁骛的永远作为这支队伍中“信念”和“担当”的守护者、践行者、诠释者和传递者。

  一周的紧张学习结束了,我们坐在驶往机场的学校为我们送行的大客车上,一路上司机反复播放着“我不想说再见”这首缠绵动情的歌曲,伴随着如痴如醉的弦律,年轻而略显羞涩的班主任老师向大家深情微笑地祝福全体学员一路平安、事业有成,而一句“一天北大人,终身北大情”成了她最后的结束语。我默默地记住了最后这句话。我想这不仅是北大的祝福,更是北大的希望。毕竟“一天北大人”是暂时而简单的,而 “终身北大情”才是深邃而浓烈的。

  飞机徐徐地飞上天空,俯瞰弦窗,眼下又是一片葱郁繁华喧嚣的世界……

  都匀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赵贵平

2015年8月21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