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警营文化 > 警官文苑
一师一徒,一心一意,这份高墙里的“传承”超有料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我所在的这个特殊战场——监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民警队伍是守护安全最核心的力量。今天教师节,我想讲讲我和我的师父,都匀监狱一分监区政治指导员刘宏清的故事。我是民警石本茂,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我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却充满了师父“传帮带”的责任与温暖。

一、“萌新”报到,师父的“紧箍咒”成了我的“护身符”

“你就是新来的小石吧?”至今我的耳边还时常响起师父刘宏清那声沉稳的问候。那时的我,怀揣着一腔从警热血,却是个十足的“小白”,站在监区门口手足无措,连先迈哪只脚都觉得别扭。

师父是有着十年一线管教经验的中坚力量,是监区里名副其实的业务骨干,一眼就看穿了我的“萌新综合征”。他没急着给我派任务,而是先把我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地给我上了入职第一课:“小石啊,干咱们这行,头等大事就是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这不光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监管安全负责。”

说实话,起初我觉得师父这话像是“老生常谈”。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当我亲眼目睹了监管工作的复杂多变,当我看到即便是平日表现平稳的罪犯也可能因突发状况而产生情绪波动,我才恍然大悟:师父这句“唠叨”,哪里是什么套话,这分明是用无数个日夜的实战经验淬炼出的“真经”啊,这句话就像一道护身符,让我从警之路的第一步就稳稳地扎下了对职业的敬畏之心。

二、实战有点“菜”?师傅带我“组队”闯关

“想和罪犯谈话是好事,可你了解他的案由、改造表现和家庭背景吗?”那天我主动请缨,结果师傅一连串的发问让我瞬间卡壳。这一问也把我问醒了:监狱工作光有热情可不够,每项任务背后都需要精准的准备和严谨的推进。

没想到不久后,师傅真为我争取到了第一次独立谈话的机会——让我去和一名因违规受到处罚的罪犯沟通,了解他对处罚的看法和真实情况。“任务交给你,但要准备充分。谈话思路你自己设计,我陪你一起。”师傅既放手又护航的态度,给了我满满的底气。

那几天,我照着师傅的要求,连夜查档案、分析动态、模拟场景,反复推敲谈话逻辑。进场前我手心冒汗,师傅拍拍我:“按你的思路来,有我。”就这么一句话,让我迅速安下心来。谈话中,每当我漏了关键点,他总能自然补上;结束后又拉着我一点点复盘,从沟通方式到问题设计,从技巧要点到心态把握,毫无保留地系统讲解。

“刚到监区,多看多学多问”,是师傅对我讲得最多的话。他不仅催着我跟着老民警学处理矛盾、管理罪犯,还亲手教我怎么操作系统、标注重点、避开常见错误;遇到问题,他也不直接说答案,而是让我自己去查文件、问同事,一步步培养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罪犯一日作息的精准把控,到思想教育的具体方法,再到监听与会见的注意事项……在师傅一点一滴的带领下,我很快摸清了监区工作的整个流程,也越来越适应这份特殊岗位的节奏与责任。

三、成长加速中!昔日"萌新"已能独当一面

“师者,传的是道,授的是业,解的是惑。”这句话在我师傅刘宏清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不仅是我业务上的领路人,更是我从警路上的精神标杆。

至今我还记得,为了帮我理清工作思路,他牺牲休息时间陪我一起梳理台账;在我因工作失误而沮丧时,他耐心开导:“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总结”;更让我敬佩的,是他面对繁杂工作时始终如一的严谨细致,以及对罪犯既严格管理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处事温度。

如今,我也能独当一面了:谈话教育、日常监管、业务录入都不在话下,甚至还能协助处理罪犯间的矛盾纠纷。但我始终铭记师傅的教诲,把风险防范意识深深刻在心里,让严谨细致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师傅传给我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