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姐,今天一定要多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3月草长莺飞,监狱大道上的樱花如期开放,即将退休的沈虹和同事们一起在樱花树下留影,大家都争着和她同框,仔细聆听她的从警故事,用画面定格下与她最后的共事时光,用记事本记录下她的敦敦教诲。
01“归根究底,工作不好开展还是对罪犯情况掌握得不够 。”
36年前,学习测量专业的沈虹成为原贵州省大方监狱生产科的工人,怀揣着对警服的向往,她利用闲暇时间看书学习,最终通过考试实现了自己的警察理想。
“刚从大方监狱调至第一女子监狱时,完全不知道要怎么管教罪犯,说实话,有些迷茫,也有点慌张。”
2002年,沈虹从大方监狱调至省第一女子监狱九监区,没有罪犯管理经验的她犯了难,还来不及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就遇上了许多新民警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管教罪犯、落实任务安排上,吃了不少“软钉子”,感觉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压力很大。
“归根究底,工作不好开展还是对罪犯情况掌握得不够。”
沈虹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典型,为了尽快改变现状,她决定从自己最擅长的生产劳动领域着手,天天研究管理罪犯的方式方法, 她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习艺现场,观察罪犯劳动习惯、翻看工艺手册、自己“上手”学习,很快,沈虹便掌握了劳动工艺与质量要求,并对每名罪犯的劳动情况都了如指掌,罪犯的一点小动作、工艺上的一些小瑕疵,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罪犯在习艺现场发生的矛盾纠纷,她也能及时进行化解和制止。
为了让改造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已经有十五年工龄的沈虹认真学习管理罪犯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积极向领导、同事讨教管教技巧与方法,比她小许多的民警都是她的“小老师”,她还通过阅读信件、带押会见、翻越卷宗材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所管罪犯的犯罪事实、社会关系、性格特点,从中寻找“攻心之策”与“改造利器”,在一次一次的经验总结和工作复盘中,沈虹逐渐琢磨出属于自己的改造办法。
02“改造罪犯一定要了解她的脾气、性格......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在管理改造罪犯的二十多年里,沈虹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罪犯,她教育过抵触改造的短刑犯、鼓励过丧失改造信心的长刑犯,开导过因家庭变故迷失方向的罪犯,问起她的改造“秘籍”,她说:“秘籍谈不上,就是这么多年的一点经验。改造罪犯一定要了解她的脾气、性格......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罪犯张某因身体患有疾病,生活卫生习惯不好,家庭关系恶劣,常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同监舍的罪犯都很抵触她,并开始有意无意地孤立她,争吵是家常便饭,在监区出了名的“难管”。
一次,为了“报复”同监舍罪犯,张某故意通过尿床发泄愤怒和怨恨。沈虹知道后并没有立即处罚,而是结合张某身体、家庭关系、行为习惯等因素,认真剖析张某犯群关系不好,改造情况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仅仅靠一次处罚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沈虹及时带押张某看病就诊,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谈话,循序渐进教育张某认识错误,换位思考。为了改掉她小偷小摸习惯,沈虹还多次与张某家属联系,劝解家属来监探视,利用亲情的力量帮助其矫正错误行为。重新感受到集体的帮助与家庭的温暖后,张某消除了诸多的思想顾虑,主动参加劳动,爱护监舍环境卫生,改造情况大有好转。
面对执法对象,沈虹一直坚持法度与温度相结合,她将管教结合,春风化雨,因人施教,用心用情打开罪犯心结,为他们铺就阳光改造大道,校正新生航向。
03“帮助别人,能让自己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沈虹是一名执法有温度、做事有方法、工作有成效的“老民警”,但她更是一位名副其实“老大姐”。在监区,性格开朗的她很受欢迎,许多年轻民警跟她女儿差不多年龄,却都亲切地叫她“沈姐”。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总会向沈姐倾诉。”民警小姜是一名军嫂,家里只有外省的婆婆带着刚满一岁的孩子。一天,小姜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孩子生病了,恰巧要值班的她焦急地来回踱步,沈虹在知道事情原委后毫不犹豫地对小姜说道:“别着急,你的夜班我来替你值。”
对于新入职民警,在传帮带过程中她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传给新民警,帮助她们尽快成长,成为监管工作中的行家里手;民警出现工作压力较大时,她会主动找她们谈谈心,为她们“打鸡血”,鼓励她们调整心态,投入工作;看到年轻民警们忙着做资料时,她便主动包揽所有“跑腿”工作,让她们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沈虹的热心事还有许多,她更像这些年轻民警的大家长,当小年轻们工作上有困难,生活上有困惑的时候,她都能够用自己的经验和热心,尽量给予她们帮助,为她们指点迷津。
三十六年,沈虹风雨兼程,扎根基层,用朴实严谨的品格、锐意进取的精神、顽强扎实的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一名基层监狱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