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关于良渚遗址的节目,讲到发掘的过程时考古学家说到:“最开始发掘过程只有一些沟沟壑壑、陶陶罐罐,最初,我们认为只是一个部落,但是后来,随着发掘进度的不断推进,除了一般的物品,还发现了房屋,房屋沿河而建、布局规律,排水等基建设施一应俱全,不对,当时我们就判断,这非集一个国家之力不能完成,它不是一个部落,是一个国家……”
“国家”,当听到这个词时,我陷入沉思。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国家,国与家紧密相连,没有了国,哪来的家?无论是近代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还是不远的98年大洪水、03年“非典”、08年汶川大地震……历史就是最好的见证。哪一次不是全民作战?哪一次不是众志成城?我们总能感受得到一个个无声的力量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我在想,家仇和国恨、天灾和人祸,最终都被我们所攻克,除了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还有什么在激发人们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的精神呢?那是一个怎样的物体,还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这次疫情中,涌现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事例,是什么让素昧平生的大家站到了一起?我在思考,我在探索……当读到陆游的《病起书怀》时,我想我明白了什么?这,是忧患、是期许、是情怀,是“没有国,哪有家”的忧患;是“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的期许;是“国中有家,家中有国”的情怀!正如诗中所述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不论是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良渚小国,还是如今蓬勃发展日益昌盛的央央大国,当集一国之力,总能产生个人无法企及的庞大能量,完成个人不敢想象的事情。我们需要这种能量,需要从量到质的聚变,所以我们紧紧的凝聚在一起。
有了这股力量的支撑,我们不再恐惧,我们信心十足,我们舍身忘死、前赴后继,我们奋勇向前,绝不后退。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还在肆虐,但我相信,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凝聚了十四亿“忧国”之民的中国,必能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董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