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三朝古都,滚滚红尘帝王都,悠悠岁月百姓城。
西安大雁塔,令人熟悉名胜之一,特别是春天。春风渐暖,行道两旁的槐树返青,在新鲜的绿色里,桃花、辛夷花次第开放,连风也被染上了花香。
我在西安读过2年书,对那里总有特别的情感。除了美食腊汁肉夹馍、陕西凉皮、biangbiang面、葫芦鸡之外,最吸引我的是西安的历史。
近日在读书会上,我读了一本<长安客>。讲述的是我们最熟悉的伟大诗人们,“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卓绝诗才,都曾怀揣美好的梦想来到长安想要建功立业,然而命运总是与意志逆行,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
在他们的诗里我看见了时代与命运,梦想和漂泊。
古老的城市在被时间和曾经的战乱迷失,成为平原上的一座山丘。宫殿倾颓,盛名和功绩化为尘埃散落在历史的空间里。诗句流传像一个时光机,述说着千年前的日常生活的苦涩、快乐,感受到诗人的智慧和灵魂。
张扬而热烈的诗坛奇才—李白
开元十八年(730年)的初夏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又不够有名气。他想见到皇帝或者热爱文学的玉真公主,想要轰轰烈烈的干一场大事,但是他等啊等却等不来他的伯乐,只能苦笑着“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不畏强权,洒脱不羁。
直到12年后他时来运转奉招入朝,于是他眉飞色舞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玉真公主的引荐下他终于得到一个面见皇帝的机会,这是李白一生最荣耀的时刻,也是大唐最繁荣的时刻。
李白洒脱,他的悲在于前期伯乐难寻,后期不受重用,他的美在于对自由的渴望和强权的藐视。
活得卑微而谨慎的—杜甫
出生官宦之家的杜甫,自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科举也没上自认为未来无限可期,直到35岁再次来到长安求取功名时才渐渐领悟到整个唐朝的“中年危机”以及人生的艰辛,在参加考试杜甫遭遇李林甫报复,换来 “参列选序”(在家等候)的结果。终于在755年时,杜甫等来了朝廷任命官位八品下。同时杜甫收到来自奉先家书不到一岁的儿子快要饿死了,在途中见到奢侈的富贵人家,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他连夜赶回家,小儿子已经饿死了,等待杜甫的还有更糟糕的安史之乱。在被捕入狱后。他还在为如何歼灭叛军建言献策,想的是如何解决人民的负担,安史之乱结束后被皇帝嫌弃惨遭贬谪,离开长安,一路辗转成都,夔州、衡州、潭州等地,遇见著名歌手李龟年于是写下《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下这首诗后不久58岁病死岳州。
唐代是后世最愿意提起的朝代,最繁华、最骄傲、最具有包容进取。但是“安史之乱”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场灾难后这个朝代依旧延续了100多年,其实我们熟知的唐宋大家正出现在这个让人不想提起的 “唐末”。
丰满的唐朝日渐干瘪下去,酿出苦涩造就了千古流芳的诗人们,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哪怕诗歌现在只能出现在我们的考试里,课本里,哪怕诗歌从来不是任何时代的必需品,但饱含诗人毕生精髓的诗句在忘却中被铭记,它在后世人心里将永远存在。
命运总是对天才既偏爱又严格,总会给有才华的人生一些苦难。
这些从苦难中锤炼出的生活哲学,赋予了他们难以言喻的深刻和难以名状的精神冲击。他们用优雅的方式和悲剧和解,他们用自己的苦难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束缚他们的肉体,但是不能束缚他们的灵魂。
万分庆幸自己生在拥有几千年瑰丽多姿的华夏文明,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知兴替,明得失。
王恒 代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