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监区作为监狱管理的“神经末梢”,是维护监管安全、推动罪犯改造的核心阵地。近期,福泉监狱一监区通过系统性探索,在民警队伍建设与罪犯规范管理上形成特色经验,为构建安全文明监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一、铸强队伍:以“三位一体”凝聚管理合力
“队伍强则管理兴”,该监区将民警队伍建设作为根基工程,构建“思想-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思想引领筑根基。坚持党建领航,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与监狱工作方针政策培训,通过支部学习、组织生活等载体,发挥党员民警先锋模范作用。分监区领导带头破解共性难题,形成“关键少数引领、全员参与执行”的良好格局;同时兼顾柔性关怀与刚性原则,对民警家庭困难实施弹性管理,在纪律执法上坚守底线,营造“共担压力、团结协作”的“家文化”氛围。
制度细化提效能。制定《分监区民警一日工作规范》,明确狱政、狱侦、教育等岗位标准化流程,从交接班到罪犯行为监督“一个模式、一种声音”。创新“老带新”帮扶机制与“管理案例库”建设,定期召开难点分析会,将“枫桥经验”融入高墙,实现“小矛盾不出监区、大矛盾不出监狱”。
文化聚力强团队。推行“日交班五交清+周例会”制度,每日通过交班日志与内网群确保信息透明,每周召开狱情分析会、考核会等统一思想;同步关注民警心理健康,缓解倒班压力,队伍凝聚力与执行力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通过岗位大练兵等举措,该监区民警执法失误率下降,执法记录仪使用合规率上升,罪犯违规处置周期缩短,执法公信力持续增强。
二、规范改造:用“全链管理”推动行为重塑
在罪犯管理中,该监区坚持“刚柔并济”,构建“约束-转化-回归”全链条体系。
刚性约束筑防线。严格落实《贵州省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细则》,对起床、就餐、劳动、就寝等全程标准化管理,通过“重复抓、抓反复”培养行为自觉;推行“内务定置管理”,统一被褥叠放、物品摆放标准,强化秩序意识。
柔性引导促转化。创新“角色转换”执法理念:对守规者以“教育者”身份人性化引导,对问题者以“挽救者”姿态严管厚爱,对违规抗管者以“执法者”立场公正处置。设立公示栏通报考核结果,成立“纪律评议小组”裁决争议,确保公平公开。
长效准备助回归。通过劳动改造、学习教育帮罪犯摒弃恶习,同步加强心理疏导与职业技能培训,为其顺利回归社会“铺路搭桥”。
三、协同联动:以“双向互动”提升管理质效
该监区注重民警与罪犯管理的协同发力:一方面要求民警严守警容风纪、文明执法,以“身正为范”引导罪犯认同规则;另一方面建立“管理效能双向评估”体系,通过上级通报、民警提议、罪犯反馈等渠道及时优化策略,形成“管理-反馈-提升”的良性循环。
如今,该监区已实现“管得住、教得好、改得实”的目标,其“铁纪锻造队伍、智慧引导改造”的经验,为平安监狱、法治监狱建设提供了有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