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在福泉监狱法治文化广场,福泉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何伟同志为机关及部分一线民警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讲述中国古代“法” 的起源、领悟现代“法治”内涵、推进依法治监等,系统讲述了“依法治监”和“文化兴监”二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促进的紧密关系。
法治宣传教育现场
“法”的渊源
依法治国的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法治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创构“法”字上,其渊源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法”字古金文为“灋”(音fǎ),从廌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比喻法律要公平如水。“灋”字中的“廌”,指的是传说中的“獬豸”(音(xiè zhì)。相传,古时有一神兽名为“獬豸”(又称“獬廌”),其形态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如遇争执不下的纠纷,会用头上的角触碰犯错者,因此,它是公平、公正的象征,也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尽管从实质上说,中国古代法治实为人治,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统治工具。但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法治的推行对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刻理解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把握其根本要求,明确其着力点和创新处,才能更好地开展现代法治国家建设实践,为有序推进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事业提供法治保障,实现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在高扬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旗帜的新时期,监狱的各项工作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和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监、实现监狱工作法治化,是我国监狱机关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进依法治监新进程
新一届监狱党委班子成立以来,按照“依法治监”和“文化兴监”总体部署,在全监民警和服刑人员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法用法和考试考核等活动,使依法治监理念得到广泛宣传,为福泉监狱依法治监工作深入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今年初,经监狱党委决定,利用A、B栋习艺楼前空地,打造了一处集法治文化、法治宣传和开展文体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根据警徽图案进行构思设计,由国徽造型的音乐喷泉、长城造型的大型LED显示屏、盾牌造型的花坛和松枝造型的月牙喷泉组成。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把音乐喷泉设计为国徽的形状,寓意人民警察永远忠于祖国、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立体式花坛为盾牌形状,前端为长城造型,形成一道弧形城墙,寓意监狱人民警察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盾牌和钢铁长城;花坛两旁的水渠则代表警徽上的松枝,象征着人民警察的品质和战斗意志。寓意监狱工作中,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和罪犯的服刑改造,都需要在监狱人民警察的严格执法、科学管理下才能得以实现。
广场内设置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板块及法治文化宣传栏,通过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法律名言警句、法治文化名人、法律典故等形式突显“法治”和“文化”两大核心理念,并配合监狱灯杆文化,有效的将法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依法治监”与“文化兴监”的目标。法治文化广场的建成,使原本严肃的监管场所变身成为普及法律知识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切实增强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召力。标志着我监法制教育,依法治监工作迈向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
法治文化广场一角
我们还未完全生活在和平的世界,只是生活在了和平的国家。一个国家能否繁荣昌盛,根本在于是否有效实施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是强国之本,深入推进依法治监是新时代对监狱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新一代监狱人身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伟大目标必将早日实现!
通过这场生动的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广大民警法治思维和意识,切实增进了对法治文化内涵的理解,筑牢了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建设法治监狱的信念。
文 王恒 图 卢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