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安装设施、设备使习艺场所温度降在33℃以下,并增强空气对流,通风换气。根据生产项目、车间厂房条件、单位的投资能力等,可采取加置隔热、阻燃层,安装空调、换气扇、电风扇、水循环制冷或其它降温措施。
二、选择不是高温作业的生产项目,特别是现有条件或采取措施后,无法使习艺场所温度降在33℃以下生产项目不宜引进。
三、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对确需高温作业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同时向确需从事高温工种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四、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高温天气期间,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五、其它预防措施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
3、合理饮水。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开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每天喝2至3升水。
4、合理安排工间操或休息时间,缓解工作紧张状态,充分放松休息。
5、备药预防。可以备一些仁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发现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霍香正气水等中药。对于重症中暑者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进行救治。(文/龙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