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对不起,孙儿对不起你……”2020年,一次亲情通话中,罪犯吴某对着电话声泪俱下。
而这一切,都被海安监狱民警杨晓林看在眼里。
柔:循循善诱 耐心开导
作为监区一线民警,罪犯在亲情通话时情绪失控的情形在杨晓林眼里并不少见。但罪犯情绪波动,往往意味着会对接下来的改造产生一定影响。于是通话结束后,杨晓林把吴某喊到谈话室。
此时的吴某还没从悲伤中缓过神,只是坐着垂泪,什么话也不说。
“我晓得你难受,等你好点了我们再慢慢讲吧。”
杨晓林从纸巾盒里抽出几张纸,递给对面的吴某。
也许是被这样温情的动作打动了,接过纸的吴某翕动了几下嘴,终于开了口。
原来,吴某从小家境贫寒,两岁时妈妈抛下他离家远走,爸爸常年外出务工,只剩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和两个姐姐。因此一直以来他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最深。三年前,吴某误入歧途,因盗窃罪被投入监狱服刑。爷爷奶奶没有放弃他,一直鼓励他认真改造,等他出来团聚。眼看刑期只剩几个月,家人却在通话中告诉他,奶奶因为急病,已经去世了。
“都怪我,是我对不起她……我还活着干什么……”吴某情绪又要激动。杨晓林明白,吴某此刻心情崩溃,如果单纯说教收效甚微,最重要的是给予他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在共情的基础上以“柔性政策”帮助他重建内心。
于是,杨晓林又递过纸巾,借机慢慢开导: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明白你现在难受的心情。”
“你的刑期现在只剩几个月,除了奶奶,你还有其他亲人在等你,对不对?”
“如果现在你自暴自弃,奶奶会有多难过?”
……
吴某平复一些后,杨晓林继续鼓励他:“生活就是要一步不停地走下去。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刑满释放,回家尽最大努力孝敬爷爷,这样奶奶在天之灵也会宽慰。”
这场谈话一直持续到当天晚上11点。此后杨晓林格外留意吴某,一有空就找他谈话。在杨晓林的帮助下,吴某的改造始终积极稳定。
刚:赤子之心 坚守本色
2011年,青春正盛的杨晓林从陆军野战部队退役。两年的军旅生涯不仅磨炼了他的身体和意志,更让他感受到集体荣誉远比个人荣誉更重要。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退役后的杨晓林一腔报国热血犹未冷,决心要继续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于是他选择报考政法干警,在监所管理专业潜心学习两年后,来到海安监狱,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民警。
入警后,杨晓林将一腔热血全部投入工作中。他的一天,从清晨的整理着装,检查装备开始。“你们辛苦啦,我来接你们,早点休息。”从夜班同志手里交接好工作后,他总是笑呵呵地叮嘱。然后开始他一天的忙碌——点名、检查内务、安全巡逻、设施巡查、谈话教育……日复一日,从不懈怠。
今年4月,恰好迎来杨晓林妻子的预产期。参与监区封闭执勤的杨晓林为了能及时守护在妻子身边,也为了能不影响监区工作推进,他主动申请连续执勤,在高墙下坚守了一个多月。直到监狱领导得知后,特许他提前出监。
从军队到警营,从军绿到藏蓝,从扛枪到筑盾,虽然身份转变,但不变的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变的是“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执着追求。杨晓林将自己的“刚”与“柔”,化作坚实的脚印,深刻地印在他的从警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