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的一天,海安监狱三监区罪犯何某一早兴冲冲的攥着一张纸,来到监区民警值班室门前。“报告!警官你好,我写了一封信,专门感谢刘区长帮我解决心头大事!想请你们代为转交……”
何某所说的刘区长是谁?他又帮何某解决了什么事?信里都写了什么?这一切,还要从何某自身说起。
接到妻子电话,他慌了神
2018年,何某因伙同他人偷盗耕牛,被判有期徒刑10年。入狱后如梦初醒的何某深知大错已铸,面对漫长刑期,他说“除了家我什么都没有,家是支撑我努力生活下去的唯一希望”。然而祸不单行,妻子在会见中多次欲言又止的表现让何某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今年1月,妻子终于忍不住在电话里说出实情:“我们离婚吧,你的刑期太长,我也受不了公公婆婆总说难听话刺激我……”
原来自从何某入狱后,妻子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抚养四个孩子的责任。生活的重担不必多说,然而何某的父母非但不理解,竟还怀疑儿媳品行不端,时常故意找茬刁难,身心俱疲的妻子再也无法忍受,甚至向何某寄来了离婚协议。
治改造心病,要找家庭“心药”
何某虽理解妻子处境艰难,却怎么也无法接受此事。“妻子一旦放弃这段婚姻,四个孩子怎么办?整个家怎么办?”何某心情一落千丈,整个人完全陷入绝望之中,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何某的表现引起分监区副分监区长刘星的注意。除了高度留意何某的一举一动外,他明白,心病还须心药医。如果解决不好压在何某心头的大石,势必还会影响他接下来的改造。
从何某的谈话教育及会见记录中,刘星了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他意识到,何某妻子之所以提出离婚,并非在于两人感情破裂。“前几次会见中,妻子还常与他聊孩子的教育,鼓励何某认真改造。”刘星断定,妻子由于长期被公公婆婆误解、冷言冷语,重重压力下这才心灰意冷提出离婚。
他是警官,也“兼职”调解官
当刘星第一次告诉何某自己会帮他和家里人协调沟通时,何某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以为这只是刘区长安慰他的“善意谎言”而已,直到他再次拨通亲情电话。这回,妻子告诉他,不离婚了……
电话那头妻子和父母都泣不成声。父母告诉何某,最近刘警官经常打电话到家里来调解。“刘警官说,你不在家,儿媳妇就是我们的女儿,我们真是老糊涂了……还让她寒心……我们真的错了……”
原来,刘星为了确保何某能安心改造,多次与其家人取得联系,为两边充当起“调解官”。他先是分别找双方了解情况,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在取得信任后,他严肃地“批评”了何某父母的无端猜忌,开导他们不该过多苛责儿媳,不该做对何某安心改造不利的事。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导何某妻子,使她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让双方明白,家和不仅万事兴,也有利于何某改造,否则双方的任性妄为只能将一个家活生生拆散。
听完这些,何某久久才回过神。他扭头看向坐在身后的刘区长,带着疲态的脸上流露着一丝满意的笑容,“我深知父母的执拗和妻子的脆弱,这些天来,不知刘区长废了多少心力和口舌才能将他们说通。”
这样的“调解官”民警刘星已不是第一次当。“改造的方式有很多,但最不可或缺还有亲情感召。”
正是抱着这样的改造宗旨,刘星多次为罪犯调解家事,替他们守住风雨飘零的“家”,让他们心头始终燃着对家的向往、对新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