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监狱文化 » 改造动态

一封申请,一张汇款单,一串数字……他们正在诉说思念和忏悔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喂,老婆……我请警官帮我汇了500块钱给你,过几天就能收到。”

春节前夕的一次亲情电话中,罪犯伍某颤抖着手,对着电话哽咽说到。

电话那头传来妻子抽泣的声音,一个劲地回答“好、好,你也要照顾好自己。”

“老婆,是我害了你。我们两个都要好好的,认真改造,早点团聚。”

电话这头的伍某已经泣不成声……

这是伍某入狱的第5年。因犯运输毒品罪,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在害了自己的同时,也把妻子拖入犯罪深渊。与同样在服刑的妻子一样,他们已有5年未团聚。今年1月,伍某将500元劳动报酬通过监狱转账给妻子,鼓励妻子积极改造,一家人争取早日团聚。

将劳动报酬寄出的伍某并不是个例。今年春节前夕,海安监狱动员教育罪犯,鼓励他们将自己在狱内获得的劳动报酬寄回家,进一步激发罪犯劳动改造积极性,同时也让亲属看到他们在监狱里的改造成果。

“我父母年过六旬,生活拮据,但是他们希望我在监狱里能过得好一点,所以,母亲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都汇给我。现在监狱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也想为母亲做点什么,正好她的生日即将来临,我把劳动报酬转给姐姐,希望她替我给母亲买份生日礼物,给母亲送去生日惊喜。”罪犯方某这样说到。

罪犯张某也积极写了汇款申请,这是他入狱后第一次往家里汇款,是给孩子的学费。“作为一个父亲,我没能陪伴孩子成长,还带给他一辈子的伤痛,这次给孩子寄钱过去,希望他好好读书,别像自己一样误入歧途,等爸爸回去一家人就可以团聚……”

一份份饱含真情的申请书、一张张特殊的汇款单、一笔笔承载改造成果的数字,是罪犯想弥补无法在父母膝下尽孝的悔意、无法陪伴孩子成长的遗憾、无法为妻子分担家庭重担的亏欠。

据悉,劳动报酬将由监狱财务统一汇至罪犯家属账户。监狱通过这场特殊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罪犯悔过意识和感恩意识,引导罪犯感受亲情,感恩亲人,将亲情的感召力转化为自觉改造的精神动力。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