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心理咨询,每个人的大脑中会不会浮现出一位居委会老大妈给一对正吵架的夫妇絮絮叨叨劝解的场景?在监狱,心理咨询是不是也就是指民警对服刑人员苦口婆心的谈话引导?心理咨询略带神秘,其实也很平常、普通。
用专业的说法,民警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规劝和引导方式,在心理学中颇为常见,而这样的技巧被称作认知行为流派中的改变认知。认知行为流派认为,很多人的情绪、心态是与自己的认知有关系,事件本身只是刺激源,只要改变了认知,刺激源经过认知加工后才会产生情绪和行为,只要改变了认知,那么情绪和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那么监狱的心理咨询,究竟是在做什么呢?
每当有来访者踏入咨询室的时候,我总会问:“有什么是我能帮助你的?”是的,这句话很平常,也很简单,但我要传递出开放的善意,也为了定性来访者此次来访的目的和咨询目标,那么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特别是首次访谈中,搜集的信息都将围绕着这个目的进行。然后根据来访者的情况,用不同流派的理念、技术使来访者参与到咨询中来,最终形成有效咨询。
当然,咨询的目标并非单一不变的,因为来访者一开始的目标和他潜在的需求是不统一的,因此慢慢在询问过程中,加入一些对话,慢慢明确了解来访者的需求,形成咨询过程的最终目标。
在监狱里,民警心理咨询师发生了身份上的冲突,这个时候,双重身份带来的问题也是矛盾的,警察身份中的目的性引导和咨询师身份需要保持的中立性相互矛盾,咨询师必要的保密协议和部分需要告知直管警察的信息反馈又会产生矛盾……这都是需要理清和处理好的问题。
回到之前的问题:监狱的心理咨询除了监控、干预顽危罪犯之外,咨询反倒成了附加功能。这样的反差,使得监狱中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师产生困扰,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们,究竟在做什么?
随着咨询时长的增加,笔者越来越觉得,关系的建立可能是在监狱咨询中寻求的最好出路,交叉咨询的方式有利于隔离双方直管过程的尴尬,又能给来访的服刑人员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让其自我成长,后加上咨询师专业的指导,帮助其修复、完善人格中需要整理的部分,毕竟当他们带着问题,愿意踏入咨询室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有了成长的意愿。咨询师过多的规劝和教导反倒脱离了咨询的范畴。
所以,监狱心理咨询就是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耐心、细心、真心和灵活而专业的心理学方法,最终使带着心理困惑的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明了关系方式,并能回归到群体关系里的正确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