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仙村是美丽的。四面是如黛的青山,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村边的竹林苍翠欲滴,菱荇鹅儿水,微风燕子斜,仿若世外桃源。
如今,罗仙村在黔中大地早已声名远播,每逢周末,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村上往来人,并不只独爱它的风景之美,而是因为这里还飘荡着一面旗帜,一面精神的旗帜。
之前,罗仙村是没有路的,解放前,这里的先民为了躲避兵匪之乱便躲进深山扎根。四面环山,五关合围与世隔绝的环境换来了乡村的安宁与平静。但是大山让村民的出行困难重重,每一次的出发都是跋山涉水。
为了告别祖祖辈辈翻山越岭的历史,缩短通向外面的距离,1974年,罗仙村在大队支书的带领下,怀着打通关隘,造福子孙,改变命运的决心,从村西北汪家关处开始了与大山的较劲,开始了漫长的开山凿洞的艰难历程。 依靠大锤、铁锹、钢钎,鸡公车、手板这些简陋的工具和自制的炸药,罗仙村人凭着坚毅的意志,经过12年4000多个日夜的努力,150米的汪家关隧道终于贯通。在三任村支书的带领下,罗仙村打通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打开了通向富裕的山门,写就了“不怕困难 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前国家领导人李长春、曾庆红先后到罗仙村视察,点赞罗仙精神。
6月22日,轿子山监狱机关第三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就选择在这个因奋斗而美丽的地方,向这片精神高地致敬。
在村委陈列室,党员们感受着当年罗仙人艰苦奋斗的足迹,一件件旧物诉说着当年敢教日月换新天奋斗的故事。
在党员活动室,支部党员们重温了入党誓词,现场聆听老支书讲起当年罗仙村人如何克服困难,大山变通途的点点滴滴。
李书记说,今天我们党支部的主题党日选择在这里,是为了学习“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 艰苦奋斗”的罗仙精神,听了老支书的介绍,很是感动。这是一个因奋斗而闻名,因奋斗而美丽的地方。当年的罗仙村的共产党员,为了改变罗仙村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历史,立志改天换地,带领全村人向大山宣战,向贫困宣战,测量用绳子,凿岩用大锤,运土用箩筐,照明用煤油灯,安全帽用斗笠。哪里最危险,党员就在哪里,哪里最困难,村干部就在哪里。历经12载的奋斗,铸就了当代愚公精神,谱写了共产党人一切为人民打算,敢于担当的壮丽篇章。如今,罗仙村在村委的带领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罗仙精神生动地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是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要始终成为一面飘扬的旗帜,做好引领,当好表率,为了大众的利益坚守入党时的誓言,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建功立业......
党支部还进行了第二季度的专题研讨,党员们就如何立足自身岗位,发挥带头作用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党员民警,要以罗仙精神为榜样,当好旗帜,作好标杆,为监狱的长期安全稳定,落实好“治本安全观”工作要求立功、立德、立言,在监狱党委的带领下用行动践行好自身使命,做一个无愧光荣使命的共产党人,为社会的和谐安宁,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通往安顺市的汪家关隧道旁,每隔几十分钟,不断有高铁从罗仙关隧道飞驰而过,新的时代总是靠奋斗写就,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