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期站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六盘水监狱民警王艳平在援鄂经验交流会上的一段话。
今年3月,随着新冠肺炎的肆虐和蔓延,整个武汉被笼罩在疫情这只“黑天鹅"无情的侵蚀之中,在这紧要关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作为共产党员的王艳平根据上级援鄂号召,义无反顾申请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她那些感人至深援鄂故事吧!
2020年的春节,突如其来的一场战役让我们的国家陷入困境,九省通衢的武汉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看着新闻中每天确诊的数字不断增加,看到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医务工作者,用热血铸就警魂的封监执勤同事,用大爱之心守护家园的志愿者,王艳平内心焦急不安,想着能像他们一样,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
3月14日下午,接到单位的援鄂通知后,她内心既激动又不安,思考了几秒还是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激动是因为终于有机会能为抗击疫情出份力,不安的是担心家中年迈的公婆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她的爱人因工作原因常年出差在外,如果她前去武汉,家中便无人照料。作为支部书记又是老大哥的陆黎同志提醒她,还是和家人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挂了电话,她忐忑地跟家人说了想去驰援武汉的事情,她的爱人说:“作为党员这种时候不能退缩!”王艳平心想:平时嘻嘻哈哈一个人,关键时刻,倒是让人刮目相看;她的公公婆婆说:“只要你平安就好,家里不用挂念,千万要做好防护。”8岁的女儿懵懵懂懂地问她:“妈,你是要出差吗?什么时候回来?”她不知道如何回答女儿的问题,因为她也不知道归期,只是叮嘱女儿要听爷爷奶奶的话。看着老老小小的一家人,她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许诺,待平安归来再好好弥补他们。
3月16日早7点,她悄悄的出了家门,没有和家人告别,因为离别的眼泪太伤感。入春的凉都,路边的花草树木已开始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她想象着千里之外的武汉此刻是怎样的光景……
3月18日早8点,冷风中夹杂着蒙蒙细雨,气温似乎骤降到了零下,带着领导的嘱托、家人的叮咛和自己的决心,贵州监狱系统的50名女警在警校同事们依依不舍的送别中,踏上了援鄂的征程。一路上,大家心情凝重,没有人去欣赏春意盎然的美景,只希望能尽快到达武汉投入战斗。四个小时后,她们到达武汉。平时柔弱的女警们此时成为了一个个女汉子,在烈日下搬运着沉重的行李,从车上卸下一箱又一箱的防护用品,全部搬完时,大家早已是汗流浃背。接下来的两天,司法部监狱局领导对她们进行了个人防护等方面的业务培训,让她们在临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过再次核酸、CT等检测,在正式进入援助点前,领队杨书记告诉她们援助点的住宿和生活条件很艰苦,没地方洗澡,没地方洗凉衣服,用水用电都成问题,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不只是在思想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们在党旗下再次重温入党誓词,一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更坚定了她们作为党员的初心,大家也已经充分做好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
当抵达援助点的那一刻,几位年龄较长的老大姐感慨的说,到了这里,就要做好一半生一半死的准备,有的战友还写好了遗书。于王艳平而言,平生第一次直面自己的生死,竟是平静大过了恐惧,她在内心告诉自己,如果是牺牲在抗疫一线,那也算死的值了,没给单位和家人丢脸。
人生若只如初见,忘不了初见时援鄂点工作人员的蓬头垢面,她说这是她见过最美丽的容颜;忘不了初见时援鄂点工作人员的盼望眼神,她心想:对不起,我们来晚了,这是当时大家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忘不了初见时援鄂点工作人员的严防死守,她道:那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忍辱负重前行。
援助点的条件确实比想象的差的多,潮湿拥挤的宿舍、脏乱的周边环境、饮食的不适应等等,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苦中作乐,没有地方吃饭,她们就把床当凳子,把行李箱当桌子。越是艰苦,越是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简单收拾行李后,王艳平和援鄂同事迅速投入工作状态,即使条件艰苦,即使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和巨大的管理压力,她们还是严格执行工作原则,那就是援助点最需要她们做什么,她们就做什么,不提要求,不讲条件,坚决服从安排。她们到达的时候,援助点本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坚守了60多天,此时最需要的是睡一个好觉,王艳平所在援助组的同事们扛起了全部的夜班执勤任务。这段期间,每个人最害怕的是生病,她们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吃饭多喝水,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绝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给其他战友增加负担,给组织添麻烦,拖组织的后腿。连续一个月的夜班,长时间的作息时间颠倒,许多战友出现了生理期紊乱、腰痛腹痛等健康状况,但没有人退缩,大家觉得,只要能让援助点的工作人员们多睡个整觉,只要能确保安全,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她说:“还记得初到援助点值守时,寂静的夜里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援助点内到处充斥着消毒液的味道,克制着心中的恐惧,除了随时提醒自己要戴好手套,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不能弄破了,还时刻鼓励自己,我的防护做的很好,我是安全的,加油,坚持!”
每个夜班,层层防护下的她们都想各种办法让自己必须保持清醒,不敢有丝毫懈怠。换班前的交接,交班后的回头看,测量体温,10分钟一次的巡查,认真查看每个床铺人员情况,某个人上了几次厕所,甚至某床人员翻了几次身她们都了然于胸。
如何保证睡眠是个最大的困扰,她们是四个人住一间寝室,由于每个人上班时间不一样,会相互影响,既害怕错过接班时间,又担心半夜闹钟会打扰室友的休息,所以每天晚上我们几乎都是半清醒状态等待去接班。有时听到战友讲关于工作的梦话,心中为之动容,十分心疼顶着压力全身心投入的战友们。白天,我们穿着防护服,打扫公共区域卫生,辅助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防护服虽厚重,穿着行动不便,但大家干起活来一点都不含糊,里面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但没有人在意这些,只想着尽全心尽全力尽所能地多做些事情。
援鄂期间,除了工作和身心的压力,对家人的思念也愈发浓烈。刚开始,她还经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或者发个视频,但随着后面工作越来越忙,她有个把星期没顾得上和家人联系。女儿发信息问她是不是生病了,怎么不和家里联系了,家人都很担心,弟弟每天对着手机叫妈妈。看到短信的那一刻,她眼泪忍不住的流。她很自责,赶紧给女儿打了个电话报平安。她说她是母亲,但她更是监狱人民警察,既然选择了逆行,就必须将个人情感隐藏心底。她的父亲身患重病,援鄂的事情一直瞒着,不想让他有太多的牵挂,但他还是知道了,期间给王艳平打过一次电话,说他很好,让王艳平安心工作,公家的事最重要。父亲隐瞒了自己癌症恶化的病情,在贵阳隔离期间,王艳平收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监狱立即帮助她办理了相关手续,隔离一结束,王艳平就赶回家中陪伴父亲走过最后一程……
处理好老人的后事,她说:“静下来想一想,其实,我是幸运的,在有生之年,能够得到一次为国效力的机会,能够在生死的边缘上为抗击疫情而战,能够在父亲临终前床前尽孝……”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和战友们就这样尽己所能倾其所有的战斗着。她说:“这段时间,虽然我们不能陪伴家人,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但比起这些付出,我们收获的更多。我们收获了感动,她们或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她们何尝不思念自己的亲人,但她们更明白身着藏青蓝的意义。女子本弱,为警则刚。在一次团辅活动中,民警张腾泣不成声地说:我只想回家,但我知道我不能回,我要坚守。教导员邓姐坚毅地说,其实没什么,我只是做了该做的。我们感动在朴实无华的语言里,顿悟在深沉真挚的情感中。我们收获了感恩,温暖的洗漱包和防护用品,各级领导的关心慰问,高规格的礼遇,援助点工作人员总说“需要什么,给我讲”,在条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在尽全力保障我们的供给。我们收获了温暖,武汉的春天今年反常的冷,值班室没有门,值夜班特别冷,经常冻的身体僵硬,战友们相互关爱,一件棉衣轮流穿,援助点姐妹们把仅有的热水袋和暖宝贴分享给我们,值班前个人防护的相互检查,交班时的谨慎细致,互相鼓劲加油,这段经历值得我终生铭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建设工人乐名良,环卫工人袁兆文,监狱警察覃碧,还有各行各业冲锋在最前线、牺牲在一线的英雄,王艳平说:“比起他们,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勇敢逆行本就是我们的职责,保监狱安全,促社会稳定,守人民安宁是我们的使命。”
作为党员,她时刻牢记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头顶警徽肩扛使命,在祖国有难时,在人民需要时,她依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