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他正当青春年华,身披警装,英姿飒爽,冲在了抗击“非典”的最前沿。17年后,“新冠肺炎”再次肆虐中华大地,他义无反顾,又冲在战“疫”了第一线。他就是六盘水监狱四监区的副教导员陈平,今天让我们从他的抗疫日记里,了解一下他两次抗“疫”的真实故事吧:
那次非典,每次封监轮战是15天,刚刚封监值守时,大家感觉工作压力很大,有时偶尔还会发发牢骚、吐吐槽,但是在关键时刻,都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大局面前,无人后退,彰显了监狱人民警察最强的执行力。15天的值守结束后,我跟其他民警一样,当呼吸到大自然的空气时特别开心和释放,多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然而在回家的路上,看到遇到最多的是体温检测时,外出的想法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戛然消失了。
时隔17年后,此时此刻我再也不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了,今天我作为一名监狱基层干部---监区副教导员,感觉此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封监防疫以来,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履行“传帮带”的作用,因我所在监区的民警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和独生子女,没有吃过苦,工作经验也缺乏,还不能适应封闭执勤这种时间长、强度大的一线执勤任务。看着年轻的他们,仿佛又想起非典时期的我,于是我经常与年轻民警们聊一聊、讲一讲当年抗击非典的故事,告诉他们如何缓解这种压力,如何应对疫情,如何把握好管理的尺度,让罪犯在封闭管理的特殊时期能够服管服教,安心改造。
纵观这次疫情应对,与17年的抗击非典完全不一样了,措施更有力,方法更有效了,特别是运用110平台实现了位置共享,运用红外线的实现了体温检测,运用了大数据实现了统一调度,一些先进的举措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阴似箭 时光如流。我从当年的“小陈”变成了如今的“老陈”,回想两次战“疫”,从当年的信息封闭到现在的信息共享,从单兵作战到多部门统筹协调,改造手段和防控方式更加具有实战化。我感叹监狱事业在科技时代下的巨大变化,这让所有监狱人在追梦历程上更好的凯歌前行!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17年来,我们不变的是面对疫情来临时的冷静和勇敢,这是每个监狱事业者为民服务的初心!是一以贯之的信仰!是家国一体的诚挚情怀!也是所有监狱防疫阻击战能够取胜关键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