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的冬日,天气寒冷,雾雨蒙蒙,此时六盘水监狱会见室一角,一位白发老人拖着衣衫褴褛的三个孩子静静地等待着排号会见,“他们怎么会这样?难道罪犯的家庭如此困难吗?这样的困难家庭服刑人员能安心改造吗?”,这是我狱会见室民警看到的场面和发出的疑问。当这一情况被监狱领导知道后,认为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小事,必须在元旦节前对我狱服刑人员的家庭困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和重点家访,我受监狱的安排与其他5名同事于节前共同踏上了服刑人员的家访之路。这是一次特殊的家访,为了做好这次家访,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付出,换来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动力。
(一)
经过了2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水城县老鹰山镇木桥村服刑人员赵某的家。在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这个家。与其说这是个家,不如说只是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家里唯一的电器是1台19寸的老式电视机。这个家因儿子的错误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如同两位老人破碎的心。老人的两个儿子,1个在六盘水监狱服刑,1个在轿子山监狱服刑,刑期分别为12年和16年。照顾4个孩子的重担落在了两位花甲老人的身上。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感受到老人内心深处的自责,对于正在服刑的2个儿子他们既心痛又无奈,同时也对当前和今后的生活充满着忧虑和担心。
我们来的不凑巧,4个孩子没在家,3个在学校,最小的孩子跟着打工的妈妈在水城。当我们说明来意后,老人把在学校读书的3个孩子接回家,同时,我们与赵某的妻子取得了联系,她也乐意马上带孩子回家接受采访。
在与老人聊了一会儿家常后,赵某的妻子和孩子陆续回到家中,我们把拍摄的狱内视频放给他们看,在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抽泣声中一家人看完这段令人酸楚的视频。9岁的大女儿更是从一进门就泣不成声,几个孩子面对视频喊道“爸爸,你在哪里?你好久回来?我们想你了!”,一连串的话喊碎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妻子在旁边泣不成声,父母则是包含着眼泪嘱咐孩子好好改造,早日回归家庭。
当我们了解到这个贫困的家庭没有被纳入低保后,我们立刻赶往老鹰山镇劳资社保所了解情况,协调赵犯家属的低保之事。社保所吴主任说:因4个孩子没办理户口,暂不具备低保条件,但我们会安排人协调此事,只要符合条件,我们会尽快办理。吴主任同时还鼓励赵某安心改造,政府会对他的家人给予关心和照顾。我们也一直与社保所保持联系,时时关心着赵犯家人的低保办理情况。元旦前,老鹰山镇社保所吴主任打来电话告知我们:已为赵某家人发放临时性救助大米4袋;从元月份起将其4个子女长期纳入低保救助对象,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在此,希望政府的关心能给这个家庭带来温暖的力量和生活下去的勇气,更期盼赵家兄弟在新年来临之际端正思想,洗涤污垢,积极改造,重新做人,早日回到亲人身边。
(二)
阴霾的天气映射着我们沉重的心情,又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织金县鸡场乡格戛村服刑人员陈某的岳父岳母家。陈某的两个不到6岁和1岁的儿子跟着岳父岳母生活。低矮的大门,只有弯着腰才能通过,破旧不堪的房屋里没有1件像样的家具,更没有1件可用的电器。两位老人靠养些家禽和政府低保维持生活。当我们播放陈犯的狱内改造视频后,两个孩子没有掉一滴眼泪,也没有笑过一次,特别是那6岁的孩子,看上去显出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忧郁,以至于我们让他给爸爸讲几句话时,也只是讷讷的站着,在老人的开导下,才开口说话。透过孩子的表情,我们不难想象父亲的入狱,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多大的伤害! 1岁的小儿子只是好奇的看着摄像头,眨着清澈的小眼睛,对于天真无邪的他来说,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他出生的第15天,父亲便身陷囹圄,没有再见到过。在家访过程中,陈某的岳父讲的最多的就是要感恩政府,好好改造,不用担心家里,他们会带好两个娃娃。当我们面对老人摄像时,老人强颜欢笑,神态从容,那是老人不想让女婿担心,鼓励其安心改造而表现出来的坚强。陈某的岳母不愿面对镜头,只是躲在一角默默流下心酸的眼泪。
六岁儿子的无言,一岁儿子的无邪和老泪纵横的无奈在冷寂的空气催化下凝结在我们心中久久不能释怀,我们怀着无以言表的心情把早已准备好的衣物送到老人的手中赶往下一个需要关心的家庭。
(三)
穿过能见度不到10米的大雾,我们驱车来到威宁县小海镇服刑人员周某的家。进入村落,几次转折,终于看到了周某的家竟是一个满是裂缝、四壁通风的土坯房,房梁上挂着破朽杂物,房前堆放着做饭用的枯木,侧面的家畜圈不时流出一股股难闻的污水,在气温已经很低的冬季苍蝇还在这个家的周围肆无惮忌的到处流窜。周某4岁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便在这个环境下隐忍着生活。
自从周犯入狱服刑以来,村里便很少有人串门到这个土坯房了,周某的妻子在2013年开始不知去向,再也没有人来过问老人和孩子,大家像躲避瘟疫一样把这家老小遗忘在阴深的村角。周某的岳父看到我们的到来,受宠若惊,表现出了别样的激动和开心,并与我们畅所欲言起来。其岳父告诉我们,家里的几只鸡、两头猪和三分贫瘠的土地是支撑这个家的经济来源,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他们不怕,老人的心愿就是把孙儿养大,好好上学,接受教育,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他们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正在服刑的儿子,父亲告诫儿子要听干部的话,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老人的乐观告诉我们:贫苦、孤寂的日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暂时的困难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只要孩子改好后回到自己的身边,哪怕生活在煎熬都能挺过去。家访过程中,周某岳母话不多,但红润的眼眶隐藏不住她内心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周某4岁的儿子一直在我们周围调皮的蹦来跳去,显得那样天真烂漫,他不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也知道父亲的入狱给他带来的心理伤害。我们真的希望这个可爱的孩子永远停留在这样的年纪,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我们本想多陪老人说说话,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只好强忍内心的酸楚离开,临走前,我们想表达一点心意,送上一些防寒的钱物,老人坚决推辞,他说儿子已经给国家添了麻烦,现在能勉强吃饱穿暖,不能再给政府增加负担。在我们说明这是为了孩子,也是鼓励周某安心改造时,老人才肯收下。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不停的感谢,嘱托我们教育好他的儿子。多么质朴的一对老人,希望他们的良苦用心能换来儿子的醒悟。我们也衷心的祝愿乐观、可爱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早日享受天伦之乐。
(四)
一路堵塞、一路泥泞,我们来到了威宁县猴场镇服刑人员吴某的家。据之前了解的情况,吴某的5个孩子由两位老人照顾,其艰难情况可想而知。尽管家访前我们已经设想到这个家庭的贫困程度,但眼前的一切却大大的出乎了我们的预料:即将垮塌的房子、食不果腹的老人和衣不蔽体的孩子。
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能遮风避雨,但这个用木板、木条搭建起来的房子却四处漏风,难以抵御严寒,这个阴冷的冬天对老人和孩子来说是一种煎熬。5个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2岁,几个孩子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没有袜子,更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4岁和5岁的孩子还穿着凉鞋和雨鞋,脚被冻的通红,但孩子们对这种境遇似乎已经麻木,没有哭闹,更没有怨言。老人和孩子每日的主食是酸菜汤泡包谷饭,因长期缺乏营养,几个孩子身高都明显低于同龄人。看着这些孩子,我们心痛极致,眼泪已不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境,此刻此景,我们只想着能为孩子和老人多做些什么。于是我们又重新返回镇上,为他们买了棉鞋、大米、食油和其他一些食物,希望这个冬天他们能吃得饱一些,穿的暖一些,心里感觉温暖一些。
家访时了解到吴某的5个孩子都没有上户口,我们专门请来派出所工作人员和村支书,派出所工作人员特事特办,把上户口的相关手续及程序罗列出来,村委会开具相关证明后,由吴某妻子具体去办理孩子的上户问题,只要户口解决了,就可以落实低保,进而就解决这个家庭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由于上户口需要走程序,也不知道哪天能办好,我们纠结的心不知何时才能放松,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关注此事的落实了。
告别老人时,老人无助、无望的神情,孩子孤独、忧郁的眼神,深深刺痛着每位民警的心。本应安享晚年的老人,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却因为吴某的失足而失去了应有的光泽,他们除了要面对生活的艰难外,还需要去修补心灵上的创伤。当面对视频中的父亲时,9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始终沉默,可能是他们对父亲有了些许的陌生,也可能是因为父亲犯错所受委屈的无言发泄。
我们拖曳着沉重的心情返程了,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在等着我们。在这凄冷的冬日,我们心里充斥的全是愁思,为家访中的一幕幕而担忧、发愁,更为矫正服刑人员的恶习而考虑、思索。
(五)
回到监狱,我们立即对所拍视频进行剪辑处理,希望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嘱托能及时的送到服刑人员的面前,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家访反馈的片子与服刑人员见面了。
服刑人员与亲人在监狱民警的帮扶下隔地相见,他们的见面方式虽然很特殊,但其间流露的真情是不容置疑的。当在视频中看到自己的亲人艰苦难挨的生活,当听到亲人牵挂期盼的一句句嘱咐时,他们咬着嘴唇、憋住抽泣,但泪水还是难以抑制;他们托住下巴、紧握胸襟,眼泪顺着手臂滴落下来;他们凝注电脑、手遮屏幕,试图挡避自己揪心疼痛的面容。此时他们的内心定是锥心刺骨般的痛楚,悔恨的泪水和压制不住的抽泣声充斥在监室的上空,帮教的民警们站在旁边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大家很有默契的留给服刑人员一些安静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去想想未来的路,去理清曾经迷失的心,更是要让他们去思考如何树立重新做人的决心和勇气。
此次亲情帮教虽告一段落,但我们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我们会为心中的信仰一直走下去!希望我们的行动能为“墙里”和“墙外”的亲人传递一丝温情,更希望一个个破碎的家庭能早日团聚,让老人安享天伦之乐,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