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监狱文化
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 搭建“六一”关爱的桥梁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随着疫情的蔓延,让很多人对家人产生了担心,对于罪犯来说更为突出。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为让罪犯的未成年子女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六盘水监狱民警走进罪犯家庭,送去监狱的关爱和温暖,与他们共度“六一”。

不要让陪伴 成了孩子的一种奢望

在这次百年难遇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不少年幼的孩子也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在儿童节到来之际,作为孩子们来说,我们可以想象一年一度的“六一”节那种欢乐与兴奋的场景,特别是父母的陪伴更能让孩子留下幸福美好的记忆。然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今天,跟想象中不太一样,他们没有爸爸陪伴,只有那无尽的期盼!。想到这些无助的孩子,民警们走进了罪犯的家庭,走访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一个由爸爸拉扯大的孩子,刚满三岁时,爸爸突然消失了,不知去了哪里!整天闹着要找爸爸,白天还好,有奶奶陪伴着,可到了晚上,孩子就会一个房间挨着一个房间找,一边哭着一边喊爸爸去哪了,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奶奶不得安宁!后来奶奶只好编了一个谎言说爸爸外出打工去了,很快就会回来的。这个故事中的孩子是六盘水监狱罪犯刘某的孩子。“今天感谢警官们带来这段视频,终于让他俩见上一面,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六一“礼物”,孩子的奶奶这么说。刘奶奶还请民警转告他儿子:“希望他听警官的话,改掉过去的恶习,好好做人,家里不用他操心,孩子我会照顾好的。”童年本该有回忆,本该有欢乐,但对上面这些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奢望,他们每天都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却又得不到爸爸该给予的关爱,所以,这些孩子需要社会的帮扶和爱护,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关爱。

不要让愧疚 成为孩子永恒的遗憾

“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大多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然而,高墙内的罪犯,他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却得不到童年的关爱。“谢谢您们来看望我们三姊妹,给我带来六一节礼物,爸爸犯了罪,您们还来关心我们,真的感谢了!”他还说:“请您们转告我爸爸,我们都很好,请不要担心我们,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并期待他早点回家。”这是六盘水监狱罪犯付某的儿子与家访民警交流时说的话。当民警将付某视频播放给他儿子看时,他特别是兴奋和激动,年仅四岁的他,用稚嫩的童声激动的喊起了“爸爸、爸爸……” 眼前的场景,让在场的人员动容,付某的家人也偷偷地流下了牵挂许久的眼泪。据了解,付某服刑前经常酗酒,后因故意杀人罪而锒铛入狱,给家人带来巨大伤害,入狱后其家人都不愿原谅他,经走访民警反复开导,付某母亲随后低垂着头,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说:“拜托您们给我儿子说一声,只要他踏实改造,好好做人,他还是我的儿子,我们全家都会等他回来的。”付某妻子也红润着眼睛说:“我有两个孩子,小的才4岁,他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孩子经常问爸爸去哪儿了?我一直都这样告诉他,爸爸是在接受特殊的学习教育,等爸爸学业完成后就可以回家陪你了。”此时此景,民警听后,无不为失去父爱的孩子们感到痛心!回到监狱后,当民警把家访视频播放给罪犯看时,他们无不愧疚,无不自责,并表示要认真反省自己的罪行,积极踏实改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警官和家人的期盼。

六盘水监狱以“六一”节为契机,联合地方司法所开展关爱罪犯未成年子女的亲情帮扶活动,积极探索实践恢复性司法工作,逐步建立了分类矫治、适应能力培训、出监回归的教育体系,此次“六一”家访活动是监狱践行教育改造社会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种方式修复罪犯的社会关系,修复犯罪人对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以此减少犯罪,让罪犯安心改造,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亲情观。这次特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架起的是爱的桥梁,连接的却是高墙内外的亲情,通过监狱与社会、家庭的联动,让罪犯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引导他们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责任,真诚悔过,走向新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