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监房
“读”房由来——这个国庆节3号我值监狱中心班,哪儿也去不了,就在屋里不咸不淡地晃着。值班这天,巡视在监狱内,看四方的围墙,六栋整齐耸立的监房,一座食堂,一个教学楼,一栋狱内超市,还有一个改变了用途的原医院。天天在这里上班,忙得陀螺转,没有心思来打量监房,所有的事物都已经熟视无睹了。难得今天有“清闲”,试着收拾自己的心情,重新审视一下监房。
初“识”监房——每个监狱都有自己的样子,有些因地形而建,错落有致;有些在平地上铺开,整齐站立。不管是什么样的建筑,都有着服刑人员吃住拉撒的地方和不同的结构。这就是监狱的主体,是外人在头脑中想象千百种模样的原型。世人见不到监狱的真面目,总归是历史的原因,监狱大都处在偏远深山,又戒备森严,让人不可亲近。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监狱的好奇,监狱毕竟是“罪”、“恶”人的集中地,监狱是如何管理和惩罚他们的,多数人都想一睹为快。
现代视野——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原来破破烂烂的旧监狱已不复存在,分成几个区域劳改的监区也集中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高楼,现代化的改造和生活设施设备。服刑人员的改造条件好多了,他们再也不用在外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域外劳动改造。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环境干警整洁,还能听到优扬的歌声。这样的改造舒心多了,是原来想象不出来的。
改造之地——监房不仅是关押和改造服刑人员的地方,也是历练民警的地方。民警们每天在里面工作,与服刑人员重复着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于民警来说是对其心理和社会阅历的历练。服刑人员入狱前在外作恶,心理多少有些阴暗扭曲,入狱后不容易管理和教育。民警要管教好服刑人员,就得必须修炼成良好冷静的心理,冷静看待事物,冷静思考问题,冷静处理事件,不因服刑人员的种种不良行为和企图而失去理智。对每一个事件都要仔细分析现象与本质,找到稳妥的处理方法方式。看是风平浪静的监房,实则内部暗藏风云,让人为之不轻松。
特殊细胞——这些监房,是铁打的硬盘流水的警察。一批一批的监狱警察,有些从这里走向了他乡,有些从这里飞向了远方,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耕耘至退休。走了一批,又招考来一批,一批批的监狱警察承载着监狱事业,将监狱事业发扬光大。监房就是监狱事业的肢体,监狱警察如细胞,在肢体里面发育成长,完成使命后光荣退出,由新的细胞来继续滋养肢体的生命。
由此看来,监房看似一栋栋沉静的高楼,毫无生气的建筑,但却是塑造人的地方,是监狱警察成长成熟的地方,是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的“手关节”,是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值得监狱警察一辈子去立足、探索和奉献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