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监狱文化 » 改造动态
八年未见女儿,他红了眼眶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爸爸,你要好好的!我等你回来……”这是发生在平坝监狱教学楼亲情帮教现场的一幕,故事从这里开始。

 张某,2010年因犯抢劫罪,之后投入到平坝监狱服刑,张某入狱半年后其妻因悲伤过度,患病不幸去世,留下年仅3岁的女儿,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两位老人年老体弱,平时靠低保维持生活。如今,女儿逐渐长大,今年已上初中,让原本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高墙内服刑的张某每次想到这些就感到十分悔恨,受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他经常闷闷不乐,独来独往,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消极改造情绪越来越严重。为此,还经常与同改发生矛盾,分监区民警了解到张某的情况后,对其进行谈话开导,同时还申请了心理咨询。民警一点一滴的关心,让他感到了温暖和羞愧,慢慢的打开了心扉。

分监区民警和张某谈话

 分管张某的民警介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某对女儿的负疚感越来越强烈,这种思念、牵挂、担心、内疚感无法释放。解铃还须系铃人,分监区为稳定张某的思想情绪,激发他的改造内生动力,使其积极主动接受改造,经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同意对张某进行一次亲情帮教。

 在教学楼一楼办公室,张某终于见到了八年未见的女儿,他从进门到坐下的过程中,一直不断的戳着双手,语无伦次,甚至连直视女儿的勇气都没有,女儿也对这个陌生的父亲显得格格不入,气氛格外的凝重和尴尬。

 这时,旁边的民警先入为主,将话题引向小女孩的学习和生活,气氛才暂时得到缓解,慢慢地民警又将话题转向张某,对小女孩说:“这是你爸爸呀,在你很小的时候,你爸爸犯了错误,在这里接受教育,其实他每天都在想着你,今天他还特意为你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听到民警这样说,张某迫不及待的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自制的小木偶,想递给女儿,但小女孩有意识的躲开了,让张某再次紧张起来,其实小女孩知道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张某的举动激发了小女孩的这种潜意识。

看到这种局面,民警一再转移话题缓解现场气氛,经过民警耐心劝导,小女孩不情愿地接受了人生中爸爸送的第一份礼物,趁势之下,民警又引导性的让张某主动去牵女儿的手,但张某犹豫了一下,现场的人都知道,不是张某不想而是没有勇气。经过一番心理斗争之后,张某缓缓地伸出颤抖的双手,试探着去触碰女儿的手,见女儿没有躲闪,张某便将女儿的手拉向自己的手心。看到这一幕,现场的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女儿用微弱的声音叫了一声“爸爸”,顿时,张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之前所有的紧张、不安都被这句“爸爸”冲得烟消云散。

亲情帮教结束后,张某时常翻看女儿小时候的照片

经过短暂的两个小时亲情帮教,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临走时,张某对女儿说:“姑娘,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给你一个真正的家。”小女孩回答说:“好的,爸爸,你要好好的,我等你回来……”这是一对父女简单、朴实的约定,张某的脸上瞬间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是高兴的笑,是自信的笑,是充满希望的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