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监狱,有一群“老民警”,他们的平均年龄57岁,从青丝到华发,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全都挥洒在伟大的监狱事业上,他们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只有初心不改的奉献,虽“老骥伏枥”却依然“壮心不已”,如今仍奋战在监狱的各个岗位上,以平凡坚守书写出人生的灿烂华章。
实力派专治各种不“服”
“鲁叔,办公室停电了!”“鲁叔,一楼走廊电闸冒烟了…”刚坐下休息没多久的鲁晓山听到手机响,急忙按下通话键,耳里传来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求救”,没多想,他便提着工具箱匆匆赶往停电之处。
这是58岁鲁晓山的工作常态。对于机关大楼的电路他门儿清,一眼便知是哪出了问题,为了不耽误大家工作,一接到“求救”,也从不拖延,帮大家解决好用电问题,更不要说扛着楼梯,麻利地爬到高约2米的电闸箱去检修,就连年轻同事看了也自愧不如,“鲁叔,您一点也不像近60岁的人,整天爬高上低,身手麻利得很呀!”他擦了一下快流下来的汗水,微笑地说道:“这可是多年练就的本领啊,只是现在眼睛不如从前,修电路还是要小心。”
他只会修电路?不,从监狱闭路电视的维护到每周六《民警讲师坛 集中教育日》节目单的编排播放,他并没有因为年纪大而使工作打折扣,反而是多年处理各种疑难杂症的经验,成为监狱的“实力派”。这不,他又修上监控安防光纤了。
监区打来电话,“鲁哥,监控视频突然中断,是怎么回事呢?”“好,我马上来!”挂电话后,鲁晓山立即赶往监区,经过排查,原来是施工队伍不小心弄断了光纤,导致监控视频没了信号。如果中断时间太长会直接影响到监管安全,鲁晓山倍感责任重大,抢修工作刻不容缓。天色渐晚,鲁晓山配合着电信公司维修组人员仔细地辨认着细如发丝的纤芯色谱,然后将接头两端一一对应进行熔接,阴雨天气又突然起雾,这给熔接增大了难度。经过近6小时的努力,凌晨1点,熔接作业全面完成,鲁晓山顾不上困累乏,确认好监控信号均已恢复,这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专治各种不“服”,他才是真正的实力派。
守好监狱第一道门
今年53岁的的杨怀超,如若不是双鬓的白发,一点也看不出53岁了,因为他工作起来的热乎干劲和特有朝气让许多年轻人都心生佩服。这不,刚交接班完毕,正值大家上班高峰,陆陆续续有同事要进出监狱大门,这边正搜身检查着,那边又有同事通过了人脸识别后按响门铃,等待他开门。在初冬的早晨,不一会儿额头上就冒出细细的汗。问他为什么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工作热情,杨怀超诙谐回答:“监狱门卫虽不直接管理服刑人员,可这是监狱的门面哩,一想到我是“门面”,就要好好干,不能让监狱丢了脸面。”说毕爽朗地大笑,“再过几年就退休了,穿警服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能多做一点是一点,无愧这身警服就好。”说完这番话,不免多了几分惆帐。
每天早高峰后,还没来得及喝口水,为监区运送物资的车辆陆续进出,他更忙碌了,一辆送蔬菜的小货车驶来,他示意熄火停车,待车停稳后,便庄重而不失礼貌地对驾驶员说道:“请将打火机、手机、现金等违禁物品存入储物箱后接受检查。”杨怀超提醒着司机取出随身携带的禁止入监物品并给其搜身检查。随后,他弯下身子,围绕货车底部查看一圈,又在驾驶室查看一遍,并启用生命探测仪,确认安全无误并做好相关登记后,才打开监区大门放货车进入。“最多的时候,一天下来进出监车辆近15辆,有时遇到不配合检查的还需对其“据理力争”,亦或是不小心将违禁物品放在车上的人员需再次重复监狱对违禁品管理的规定。而进出监人员则达100余次。值完一个班回家,就想躺在床上不想动。”他笑着说。
在岗1分钟,尽职60秒,在岗24小时,就要尽职86400秒,杨怀超说:“监狱门岗是确保监狱安全的第一道“门”,也是最后一道关口,门岗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监狱的安全与稳定,门岗工作繁杂琐碎,但容不得半点马虎!”
用心+细心+责任心=真心
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天蒙蒙亮时,杨贵华就进监了,今天服刑人员的早餐是稀饭馒头,可得早点来做好准备工作。伙房炊事员集合点名完毕,便各尽其“职”,有的和面,有的开始淘米煮稀饭,一会儿伙房里就米面香四溢了。杨贵华照例在蒸柜前仔细检查着,确保蒸柜的正常。当监区服刑人员吃完早餐去劳动,伙房又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一个早上下来,他什么也没吃,“经常两顿并一顿吃,常常是来不及吃早餐,一转眼就到中午了。”
杨贵华工作已经40年,曾经患过横纹肌肉瘤的他在动过手术后,没有选择病退,毅然加入到监狱后勤保障大军—监区伙房管理中。伙房是重点安全监护区,若发生一点点疏漏,都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在用电安全,刀具管理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要特别细心。杨贵华下班时都会一一确认所有刀具是否归位,每一个水龙头、电闸是否关上,并认真检查食品留样的日期和刀具取还台账签字是否完整,就连装菜的铁筐也要检查一番,如若坏了立即报修,在他事无巨细的检查下,伙房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服刑人员也是人,民以食为天,别看一天就三顿饭,其实并不容易,要保证他们在吃放心,吃安心的基础上吃得健康吃好,蔬菜经常是洗了又洗,肉类是查了又查才可以下锅。”他幽默地说。逢年过节是最忙的时候,每到节假日,常常是脚不沾地,从早忙到晚,就为能做出让服刑人员满意的伙食,减轻他们的思乡情绪。杨贵华深有感触的说:“众口难调,监区如此多的服刑人员,我相信只要用心、细心和责任心,就一定就克服困难,把事做好,换来真心的理解,为监狱安全提供最坚强的后勤保障。”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其实,三位“老民警”只是太平监狱50岁以上民警的一个缩影,目前在我监共有82名都已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民警”,他们没有居功自傲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坚守在岗。无论是在后勤保障,还是奋斗在一线,他们都兢兢业业,默默付出,甘为“老黄牛”,依然保持和发扬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在党旗下的誓言,用执着和坚守为年轻民警树立了前行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