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榜样人物┃担得起使命 安得下初心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他,扎根基层17年,犹如一棵扎根监狱的大树,用自己的坚守、担当与忠诚确保了一方平安;他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改造质量,发挥带头作用,在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攻坚克难”的精神。因工作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得过监狱系统“最美共产党员”称号;被省司法厅表彰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现突出获司法部嘉奖一次。他,就是贵州省太平监狱二监区监区长叶健。

扎根基层勤如牛 勇挑重担显忠诚

2003年7月,在太平监狱的迎新座谈会上,新民警叶健表示:“以后会把监狱当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向前辈学习工作经验,进入工作角色,把工作干好。”这简单的几句话 ,叶健用了17年来践行。从连续6年除夕夜坚守岗位到2008年“抗凝冻、保平安”,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阻击战,叶健一直扎根基层,勇挑重担。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作为太平监狱二监区监区长,叶健选择打头阵,带领第一批封监民警把战法打出来,以确保后续作战组有章可循、有法可战。当第二批进监的监区领导因不符合新的封监作战要求,不能如期进监接战时,叶健毅然向党委递交了“再战书”,直至3月22日任务结束时,他在监内作战整整58个日日夜夜。

叶健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对家庭却是常常“缺席”。原本计划过完年请假陪患病妻子去医院做手术的他,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妻子理解叶健的工作,推迟了手术时间,想着等他第一轮封监结束后能陪自己去做手术,可最终等来的是叶健要继续执勤的电话,妻子虽难过却也报以支持和理解。

在叶健进入第二阶段封监执勤的第三天时,妻子打来电话,“你不要担心我,手术已经结束了,你好好照顾自己。”听着电话那头妻子虚弱的声音,这个堂堂的七尺男儿竟红了眼眶,这一刻,他纵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妻子说,可最终都化作了三个字:“对不起!”

攻坚克难防隐患 创新突破保平安

在太平监狱,叶健是被大家公认的“敢啃硬骨头”。2016年,叶健调任二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当时的二监区因改造环境差、监管任务难度高被认为是最难啃的“骨头”。到任后,他深入开展调研,了解民警的思想动态,摸清犯情动态,从对民警队伍入手,封堵管理漏洞,打通管理肠梗阻,再到对罪犯规范管理,消除潜在隐患。就这样,在叶健以身作则带领下,二监区可谓是改头换面。在太平监狱工作会上,监狱领导还用“七个率先”对叶健的工作予以了肯定。

除了爱啃“硬骨头”,叶健在单位还是出了名的“爱折腾”,但他不是乱折腾,而是有一颗不止步的心。在监区局面扭转后,他没有停下步伐,而是思考怎么提高罪犯劳动积极性。在与监区民警深入劳动现场“蹲点”后,叶健提出建立一套完整的奖励机制,将被动劳动变为主动劳动。

罪犯韩某自入监以来一直消极改造,经民警找其谈话得知,韩某因犯罪对家人心生愧疚,觉得无颜面对家人,于是变得沉默寡言,自暴自弃。在民警多次教育谈话后虽有所转变,但情绪仍旧低落。

当韩某看到监区新提出的劳动改造奖励办法后,他立刻向民警咨询,民警趁机教育韩某,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弥补亲人,韩某心底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在亲情的驱动下,韩某超额完成劳动任务,用得到的奖励请民警帮他给孩子购买了书包,并在亲情帮教时送给了孩子。事后,韩某的家人还给监狱送来了锦旗,以此表达对监狱的感谢。

在探索和推进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工作中,叶健充分利用当地传统文化,成立了由罪犯组成的地戏文艺队,通过对地戏的演绎和传承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同时,结合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打造“一区一品牌”的鲜明文化主题品牌。并以此推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引导罪犯以阅读促改造,从内心深处重树灵魂,取得良好的效果。此项做法受到了安顺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顺市“双阅读”活动办公室的肯定和赞赏,并授予太平监狱书吧“2019年度安顺第十六届双阅读十佳书吧”。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