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从“橄榄绿”到“警察蓝” 铮铮男儿的警营成长之路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谌明,中共党员,2014年参加工作,现任普定监狱二监区副监区长。2020年获省监狱局记三等功一次,2014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被普定监狱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3月获司法部先进个人表彰。

退伍男子汉的“内功”修炼


2007年,谌明从武警河南省总队直属中队退伍,当时有不少的就业机会摆在面前,怀着对纪律部队的深厚情感,他毅然选择考入普定监狱,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

入警之初,谌明被分配在监狱分流中心的岗位上,主要负责新犯的入监教育。分流中心的罪犯流动性大,每一名新入监的罪犯都需要在这里进行服刑生涯初期的“定型”,再分流至全省各监狱,所以责任重大。

有过当兵经历的谌明,一开始的管理态度过于严厉,许多罪犯面服心不服。“罪犯都怕我,很少能和我真诚地交流,我也很难掌控他们的真实情况。”掌控每名罪犯的思想动态并让罪犯真诚认罪悔罪成为谌明从警的第一个挑战。

为此,谌明慢慢地从每天思考怎样“对付”罪犯,转变成思考如何用心用情去唤醒罪犯的良知,转变了心态的谌明不断摸索着如何做好新入监罪犯的教育工作。他在工作记录本上写下:罪犯只有懂法认罪,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真诚忏悔,才会具备积极改造的自主性,才会有成功改造的可能性。他利用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抓住罪犯心理的痛点、关键点,进行突破;还通过树立正反典型,奖罚分明,激励和告诫罪犯们怎么进行改造。在他的努力下,分流中心的罪犯快速完成了身份转变,适应新的环境,认罪悔罪并接受改造,为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办事靠谱有“良方”

2017年,谌明所在的分监区承担了监狱创建监区标准化食堂的工作任务,经过调研,他发现食堂存在一些区域布局不合理、设计不实用,水、电老化又缺乏实时监控维护等问题。时间紧任务重,改造难度大。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几乎天天泡在食堂里。

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对食堂长期管理难的清洗台部分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在原有的洗碗、洗菜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泔水倒入、餐具分洗、劳动工具存放等设置,使原来清洗台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工作台。功能多样、分类清楚,食堂样貌焕然一新。

“做好工作就是要抓重点、抓关键,统筹兼顾,解决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谌明开展工作讲究方式方法、思路清晰,在疫情期间、新监狱搬迁期间,圆满完成了监狱罪犯食堂的人员部署、食品供给、食品安全、设备安全等各项挑战,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让教育改造变春风化雨



“从教育改造,到社会责任,我看到了监狱民警的担当和平安社会的希望。”在同事们眼里,谌明是个攻心高手,但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背后,都是夜以继日、经年累月的不断实践总结、钻研提升。一名狱内再犯罪的罪犯吴某某调到了谌明所在的分监区服刑改造,吴某某偏激与孤独的性格让他成为了公认的“刺头”。

一次,吴某某给奶奶打亲情电话,听到奶奶日渐虚弱的声音,吴某某逐渐语无伦次、声音哽咽,谌明看到了吴某某的孝心,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到吴某某平时喜欢看书,谌明便为他借来了国学类、技术类的书籍,业余时间安排文化较高的罪犯帮助他学习,帮助吴某某改善其人际关系。谌明鼓励其多参加监内活动,并针对吴某某的性格特点,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吴某某在民警的引导下,逐渐地开朗起来,遵规守纪,积极接受改造,经常同管教民警谈心、汇报思想。

如今,作为副监区长的谌明,时常引导监区的民警们:管理罪犯要认真“辨明“病症,用心去分析罪犯的病因,对症下药,才能“春风化雨于无形”。

无论在军营,还是在警营,谌明始终坚信:身上的衣服不同,但责任相同。作为一名军人,每天战备训练,是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作为一名监狱警察,每日维护好狱内稳定,教育改造罪犯,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