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囚子到一个村长的奋力转身
“干得不错,发展势头很好,你们要乘势而上,力争打造成安顺、乃至贵州有影响力的蔬菜基地。”这是11月14日普定县县委书记方东在调研考察化新村时,对新益公司董事长、化新村村长陈国勇的肯定和期望。然而,有谁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村长,他曾经是一个服刑人员,他从一个囚子到一个村长的转身中,充满了艰辛、传奇和梦想。
一、直面人生、重拾信心
1997年至2007年,是陈国勇人生最灰暗的时刻:因为一时的糊涂冲动触犯刑律,他过上了铁窗生活,使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如秋天的黄叶摇摇欲坠,好长时间,他都沉溺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中,无法自拔。幸运的是,服刑期间,在监区领导和管教干警的关心和鼓励,在他们的帮助下,他有了重新做人的信心。他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改造。在监狱里,他时常牢记自己是服刑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管教干部的安排,积极完成领导干部安排的一切任务。因为他表现突出,2007年11月获得减刑,重获自由,开始了新的人生。
二、上下求索、艰苦创业
这个时候的他,一贫如洗,怎么办?等待不是办法,要赶快找事做,现实不容他喘息,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做起了卖猪油的生意,做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还是不见起色,一家人白天忙,晚上忙,生活依旧艰难,经济上还是入不敷出。他想:与其这样耗下去,不如破釜沉舟,搏击现实把他逐步从消沉中逼出来,于是,经过认真调查和思索,陈国勇决定投资生猪养殖行业,进行自主创业。2009年10月,经多方筹借资金,陈国勇从朋友亲戚那里东拼西凑了十万两千元,与其他合伙人在太平农场四大对大塘边建起了46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在规划建设养猪场的过程中,他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争取到了一些项目资金的支助,如养猪场房屋建设,他得到了每平方米15元的项目款补助,建沼气池,得到了10万多元的补助。他本着“诚信经营、价格从优”的经营理念,受到全村乃至邻村人的喜爱,生意特别的红火,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有了第一笔存款,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三、成立公司,引领致富
2013年12月,陈国勇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主任,开始履行“回报社会”的诺言,为带动村民致富、建设美丽家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他组织广大村民开会讨论,策划化新村的建设和发展。2014年1月,开始实施土地流转4000多亩,带动200多户农民致富。2014年2月,陈国勇将化新村原有的几家合作社合并,成立贵州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公司以服务农业、引领村民致富为宗旨。如今,化新村被安顺市委、市政府列为安顺市无公害蔬菜基地,主产韭黄。他所成立的公司在流转的土地上按季节轮流套种马铃薯、西红柿、辣椒、西兰花、白菜等蔬菜。预计每年将为村民人均创收1万元以上。
四、敢于担当,建设家乡
好运总是眷顾敢于拼搏的人,陈国勇成为了化新村致富带头人。2013年,他花了八十多万元修建的新房罗成,全家搬进新居。富裕起来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走出太平监区大门时的第一句话:“我要孝敬父母、我要回报社会”的诺言,;他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热心公益事业,2011年村里重修化新公路,资金不到位,他借出六万五千元给村委,村里要搞活动,他也慷慨资助,还常常协助村里干部处理村内事务、调解矛盾纠纷等。
2013年12月,他被村民选举为新一届村委主任,在选举演讲中,他没有豪言壮语,他的一句“为了化新村,我愿意损失一些自己的利益,大家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话语打动了全体村民。现在的他,既是村委会主任,又兼任公司董事长,还被推选为“化处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协会会长。整天忙于村里、公司及协会的一切事务,用他的话来说,担子很重,很累!但为了让全村人都富裕起来,为了化新村真正实现“四在农家、美丽化新”的梦想,他说:“这样做:值得!”(李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