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身着崭新警服,怀着敬畏之心步入监管区的大门,完成从警校学员到监狱人民警察的身份转变。七百多个日夜过去,铁门开了又关,四季在高墙内交替。从初出茅庐的懵懂新警,到沉着干练的网格民警。这其中的蜕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每一个深夜值班的坚守中,在每一次与罪犯的正面交锋中,在每一份密密麻麻的谈话记录中,慢慢淬炼出来的。

二监区二分监区民警 邱宏杰
初入:从“看见”到“洞见”
记得第一次参与狱内侦查,我的师父田干让我从监控里找出异常。我盯着屏幕一直看,只觉得每个罪犯都在规规矩矩地活动。师父却指着其中一个画面:“你看他,平时这个时间都会在窗前站一会儿,今天没有。”就是这样一个微小的变化,背后竟牵扯出一起违规隐患。

那一刻我明白,狱内侦查工作练的不是眼力,是心力。它要求你真正“看见”每一个人,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洞悉他们的心理变化。从机械地执行巡查任务,到学会构建信息网络;从只会照本宣科地谈话,到能听出弦外之音——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在平静水面下识别暗流,在无声之处听见雷声。
磨砺:从“管人”到“育人”
转到生产管理岗位时,我曾以为这就是抓进度、保安全。直到面对那些消极怠工的罪犯,我才意识到,最难管理的从来不是机器,而是人心。
有一个罪犯,技术很好却总是懈怠。经多次教育,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我了解到他牵挂家中老母,便按规定帮他申请了亲情电话。通完话的那天下午,他完成了全天的工作量。这件事让我顿悟:严格管理是底线,但真正让改造入心的,往往是在规则之内的那一点理解。
我开始学习为每个罪犯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在他们取得进步时及时肯定,在他们情绪低落时了解原因。看着他们从应付完成到主动投入,从独来独往到学会团队协作,我明白了生产管理的真谛——它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通过劳动重塑人格。
沉淀:从“执法”到“渡心”
成为网格民警后,我管理的罪犯中有高学历的经济犯,也有一字不识的暴力犯;有真心悔过的,也有抗拒改造的。
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一名长期抗拒改造的罪犯突然要求谈话。他说:“警官,你上次讲的那个刑满释放后开修理铺的案例,我想了很久。我是不是……也还有机会?”那一刻,我看见他眼中微弱但真实的光。

这件事让我深刻理解到,监狱警察既是执法者,也是摆渡人。我们严格执行每一项制度,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我们耐心开展每一次教育,守护的是人性的可能。这份工作教会我的,不仅是严格执法的坚定,更是“渡人”的智慧与耐心。
成长:从“铁规”到“铁肩”
两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巡视监区,看着整齐的队伍、规范的操作、有序的作息,我不再只是看到一个管理体系,而是看到每一个罪犯在规则中的改变与成长。
我的肩上,警衔已然变化,它承载着师父那句“监管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嘱托,承载着在挫折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更承载着对这份事业日益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高墙之内,我褪去了稚嫩,磨砺了心智,学会在严格执法中不失温度,在人性复杂中坚守信念。这身警服,穿上的不仅是荣耀,更是淬炼成钢的责任。而我知道,这场淬炼,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