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漆坪村——地处遵义市凤冈县天桥镇,曾经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村子,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村子里世世代代靠着种玉米、烤烟和养殖山羊、生猪为生。整个村子里没有一间像样的学校,很多孩子要前往离家十几里的邻村读书。一条三米见宽的泥路倒挂在山上,像一根长长的线,一头连着山下世界,一头连着山巅上风筝般的漆坪村。
黄富明是地道的“凤冈娃”。二十多年前,黄富明成为村民口中的“金凤凰”考出这片大山走进了城市,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可茶山那头积贫的家乡却依然让他牵挂。
心系家乡的黄富明每当遇到有凤冈籍的罪犯时,总要问上几句,“粮食收成怎么样?”“烤烟价格还好吗?”“老家的路修好了没有?”这些年尽管县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那些还在老山深处的村子却只能平静而缓慢的等待着。
三年前,当听到监狱系统选派“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的消息时,他毅然报名选择了离凤冈县城最远的天桥乡漆坪村。
“给钱给物,不如给我们一个好干部”是当地老百姓的心声,也是压在黄富明肩头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一把钥匙开“心”锁
眉头紧蹙的黄富明蹲在田坎揉搓着黄土,他知道自己这个“第一书记”的“第一”,既不是职位高低的“第一”,也不是权力大小的“第一”,而是带头干事的“第一”,要沉下去,出主意、想办法!
驻村工作是好事,也是难事。面对老百姓不信任、村情的不了解等困难,如何把政策的春风吹进乡亲们的心里,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到任伊始,黄富明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边工作、边学习、边调研,说农家话、进农家门、办农家事、吃农家饭。扎进地头田间,和村民掏心窝、处亲戚,用行动让大家信任、让大家记住。短短三个月,黄富明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村支“两委”会和座谈会,走访27个村民小组、2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00余名普通农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为村民制定发展计划、实施帮扶措施。
在走访过程中,面对一些村民们“第一书记是来镀金的,是来走形式来的”不信任言论,黄富明深知挂帮就得要落地生根,就是要踏石留印,要做“自己人”,不做“外人”。拉拉手、唠唠嗑、谈谈心,与村民打成一片。现在提到黄富明,漆坪村村民都说:“他就像自己屋头人一样,村里的娃儿都喜欢围着他转。”
真帮实干斩穷根
漆坪村和许多地区一样,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痛点。贫困村组和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石山区和深山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差,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还停留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层面上。
黄富明在调研中发现:漆坪村平均海拔1300米,高差较大、山高石多、土地贫瘠、种养殖业不成规模,如何带领乡亲们啃下脱贫致富这块“硬骨头”,成了黄富明的“心事”。
青山组属于村里的“边旮吊”,共有村民48户,其中贫困户占到了三分之一,多年未通公路,成为群众致富的“拦路石”。黄富明带着施工方三次实地详勘,向省监狱局争取资金130余万元,解决了村民们多年来行路难的问题。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许多工厂、企业不愿入驻漆坪,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争取大项目和资金。通过多次调研分析,他提出从小项目着眼,通过小项目的叠加帮助当地群众解决脱贫攻坚的大问题。为了激励群众发展产业,他邀请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到端公咀和彭寨组的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群众对130余亩万寿菊进行施肥、培土等;并结合当地养蜂传统,建立旧寨天蜜养蜂合作社,为群众增收8000元以上;针对省监狱局对凤冈县的蔬菜采购惠民政策,打造彭寨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解决了许多贫困户蔬菜销售难题;同时对贫困户养殖实施“一户一策”补助资金,累计投入资金328万元。
扶贫路上茶香情
短短几年来,黄富明扎根漆坪村,凝聚的不仅仅是真情和汗水,也是丰硕的成果与显著的成效。事非经过不知难,“第一书记”也包含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为推进全村危房改造,黄富明跑遍了彭寨组27户人家。由于许多村民年纪偏长,不愿意对自己老旧木房进行整改。那段时间黄富明每次上门做工作,总被赶了出来,可第二天他又拿着宣传手册满脸笑容的迈进了门槛......
渐渐怒斥变成了倾听,执拗化成了清茶,当改造后崭新的两层小楼砌起来时,老乡们纷纷拽着黄富明的胳膊邀请他去家里做客。
疫情无情人有情
去年六月,当黄富明驻村书记期满后,他主动和单位申请要求再干几年,“我已经熟悉农村工作,天天和村民们在一起我觉得踏实,吃饭也香,乡亲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乡亲们。”带着乡亲们的依依不舍,他作为驻村干部再次投入到凤冈县石门村的脱贫攻坚中。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村子的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年还未过,黄富明便带着村委的同志前往武汉返乡人员家中走访,挨家挨户了解自行隔离情况。同时还在各村民组设置卡点进行值守防控,并劝导村民不要前往镇上赶集。由于乡村宣传手段奇缺,村民的卫生防控意识淡薄,黄富明和村委的同志每天不厌其烦的提着小音箱播放录制好的防控知识音频,为村民们宣传防控知识。
疫情期间,由于出行不便,生活物资的购买成了村民的难事。黄富明了解情况后,主动前往14名低保困难户家里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粮、口罩和消毒水等急需的生活防疫物资,并叮嘱他们“有什么困难就打我电话,一定要相信政府,做好个人卫生”。
连续奋战十多天的他还来不及休息,又张罗着分配冬寒救助金。一位长年独自在家的老人,一边紧紧握着黄富明的手,一边抹着眼泪“感谢政府,感谢黄书记,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把不能等的事干起来。最吃劲的关键时刻,再难,脱贫攻坚也决不掉链子!”这是黄富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目前,石门村已经有序开始了农业生产自救与复工复产工作,看着900余亩长势喜人的辣椒苗,黄富明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黄富明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带着感情、带着良心深入贫困户,把决心、把良心、把时间放进去,既扶贫也扶心。让“富明”更“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