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不可或缺的一环,监狱医院承载着医疗救治与监管安全的双重使命。针对高墙内特殊病患群体的管理,黔北监狱监狱医院立足本职、创新思路,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医管融合”工作模式。通过聚焦慢病管理、精神障碍矫治和矛盾纠纷化解三大重点,精准施策,有效破解特殊环境下的医疗管理难题,为罪犯健康改造和监狱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监测—干预—教育”一体,慢病管理精准化见实效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罪犯群体,监狱医院构建起“监测—干预—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现“一人一策”的个性化精准管理。在规范用药流程上,严格落实“发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制度,确保治疗依从性。同时,将慢性病管理与行为矫正相结合,定期开展健康讲堂,并结合罪犯改造表现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这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慢性病罪犯的血压、血糖达标率,有效降低因慢性病引发的急性并发症及监管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罪犯的健康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步增强,为监管秩序稳定奠定健康基础。
“医疗+心理+管教”融合,精神障碍干预重矫治防风险
面对精神障碍重点罪犯的管理挑战,监狱医院深化“医疗+心理+管教”多维度融合干预机制。为每位重点罪犯组建由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责任民警构成的个案管理小组,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矫治方案,将病情评估、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及社会功能训练紧密结合。医院同步建立异常行为预警机制,强化服药监管与日常情绪疏导,严格落实“包管、包教、包转化”责任。此外,定期邀请地方精神专科医院专家进监巡诊,为诊疗技术提供坚实保障。今年上半年,重点罪犯病情控制稳定率达100%,社会适应能力及遵规守纪意识明显增强,有效杜绝肇事肇祸风险,有力维护医疗安全与监管安全的双重目标。
践行“枫桥经验”,矛盾化解源头治理促和谐
监狱医院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打造“院内和解”平台。针对患病罪犯在就医、护理、伙食、日常管理等环节易发的矛盾点,建立“民警首接负责+医疗团队介入+监区联动”的快速响应调处机制。充分发挥医务民警兼具医疗专业与管教职责的“双重身份”优势,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主动倾听罪犯诉求,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这一模式成功将绝大多数医患纠纷、病患间纠纷化解于萌芽、解决在院内,做到“小矛盾不出病区,大纠纷不出医院”,营造有利于治疗与改造的和谐环境,从源头上筑牢安全稳定的根基。
监狱医院“医管融合”的创新实践,成功将医疗救治的“温度”与监管安全的“力度”融为一体,在高墙之内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健康与安全稳定双重屏障。不仅有力保障患病罪犯的健康权益,提升改造质量,更为监狱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彰显监狱工作法治化、科学化、人性化的进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