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我随新入职民警10人乘车观看鱼洞监狱旧址,阳光昫燠,亭角桥堍间,泊车列队,林花掩映下红砖瓦房映入眼帘。背靠瓦房,左边阡陌交错,正是原来的员工宿舍,正前方是村道,道前横着一条浑浊小河,过桥沿河下行,就是监管区,再往前,就是干警工作区。
我在曾于鱼洞工作20余年同志的介绍中了解到红砖瓦房是原来监狱的接待楼,队列左转往前,临河田丘就是监狱的原来的宿舍,水声渐渐响着,故事娓娓道来。二零零八年,千里冰封,大雪封山,监狱断水断电缺物资,从凯里到鱼洞监狱二十多里的路,许多当年的干警仅凭竹杖芒鞋,迤逦踽行于冰,凭着两条腿把监狱的信息送出去,把监区的必要物资背回来,他们一起破冰取水,共度灾情,因此当时冰灾对鱼洞监狱的破坏被维持在可控范围。过桥往左,是监区当时的矿洞入口,再往前走,断瓦残垣,由一水泥楼梯往上,再往左穿过小门,一面斑驳的黑墙压面而来,细看,许多的叉、圆圈以及并不完整的名字,突兀而又震撼,破败的黑与残损的白,这是当年监狱的积分考核记录,就用毛笔将犯人的名字和他们的考勤一一写在黑墙上,好像当时的干警挥动毛笔的身影就在我们眼前一样,他们挥过的汗、洒过的泪,他们的砥砺奋斗、他们的无私奉献仿佛具象化了。当老同志说到这些时,那时的峥嵘岁月,那些老一辈干警奋斗的历程,仿佛再一次让他感慨唏嘘,却是我们新警第一次见到,也许有时候传承真的就在醍醐灌顶时。
红砖瓦房与田丘间有一大门,往里行一百步,草木葳蕤,办公大楼便在目前,一幢四层的楼旁连着一幢三层的,阳光穿过潋滟而碎的绿叶打在窗户玻璃上,随着介绍声缓缓倾泻,房内陈设的驳杂家具似乎明亮了起来,曾经这房里的裙摆似乎划过历史的岁月摆动起来了,随着欢声笑语的响起,这是我们的干警前辈下班后与监狱后面小学老师的联谊活动,音乐与舞蹈,为一个个日子点缀上各样的色彩,拂去干警们生活上的艰辛。那时候狱前的河流还很清澈,也有下了班在河里洗澡的,欢乐声中,那些早已流逝的溪水,曾清洗过他们的疲惫。当老同志说到这些时,那时的静好岁月,那些老一辈干警逝去的芳华,仿佛再一次让他流连沉醉,却是我们新警第一次听说,也许有时候传承真是在春风化雨中。
驱车回返之时,正值中午,阳光炽烈,那些旧时光渐渐退却,喧阗的小镇气息逐渐将我们拉回了现实,可有些东西,已经种下了。
作为新入职民警来到黔东南监狱,参观完鱼洞监狱旧址之后,大家都感慨颇深,也逐渐熟悉了自己的身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我作为新警之一,认为有以下两点可以共勉:
一、深耕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矢志艰苦奋斗。
所谓“学无止境,道无终极”,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指导学习,用思想武装自己;也要认真学习古籍古典、专业书籍,以史为鉴,以专业知识为铠;更要向前辈学习,汲取他们身上的精神钙质,感悟他们对工作甘之如饴、无怨无悔的毅力。又所谓“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对待工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从小处着手,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并持之以恒,就能积跬步至千里。更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二、潜心研学文史,注重劳逸结合,锤炼自身本领。
文所以载道,文史既能提升修养,也能磨炼心志,要涵养好静气,潜心研学文史,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识见的深度和广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工作之余,我们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汇演、联谊活动等,增加自己休闲和放松的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能训练,体育活动等,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做好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本领,要“高筑墙,广积粮”,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淬炼坚韧意志,练就过硬本领。
总之,这次鱼洞监狱旧址一行,虽只见其冰山之一角,然今以管窥之,老一辈干警在那些峥嵘岁月中的奋斗征程,让我们新警备受鼓舞;今以锥指之,当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进步,则可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