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专题专栏

创新方法 注重实效 向教育要稳定要质量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图片1.jpg

 

近年来,瓮安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这一监狱工作中心以维护安全稳定为前提,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着力破解“三期叠加”困局,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推行新的教育机制,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拓展新的教育载体,积极推进“三化”建设大力实施向教育要稳定、要质量的治本战略,从而使教育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改造质量,为监狱连续7年实现“四无”目标出了积极贡献

何川副局长为瓮安监狱监地联动活动致辞.jpg

何川副局长为监地联动活动致辞

一、践行监狱文化主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教育科结合罪犯教育改造实际,引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瓮安地域文化等元素,设置励志图文、彩绘,设置晒成绩、晒幸福、知觉园等“三栏五园”,使独具狱园特色的楼道文化不断拓展规范,营造了良好的改造环境。针对每年7、8、9月份服刑人员心理烦躁容易引发监管安全问题这一实际,2012年开始,教育科民警共同筹划、组织,连续4年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文化月系列活动,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引领监区文化建设。红色文化进监、电影周、篮球周、狱内十大歌手选拔赛、监区文艺节目展示周、书画手工艺作品评选、“迎国庆”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好戏连台,服刑人员积极参与,普遍欢迎,并编出顺口溜:“教育科,活动多,又跳舞来又唱歌……服刑人员笑呵呵!”目前,监狱成立了花卉、腰鼓、合唱队和《弟子规》诵读等特色兴趣小组,“一区一品”格局初步建成。

此外,监狱发挥媒体优势,引领服刑改造。广播电视中心显示终端达到狱内全覆盖,并正常运行。广播系统按时播放新闻、音乐、手语操、罪犯生日点歌等,电视视频系统在每晚黄金时段播放监狱要闻、政策法规宣传问题解答、好人好事宣传、光荣榜及违规违纪曝光等自办节目,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罪犯安心服刑积极改造。

文化月系列活动之文艺汇演.jpg

文化月系列活动之文艺汇演

 

、主动争取,积极构建监地联动桥梁。

教育科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参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现监狱工作的社会化。在司法、教育、医疗、律师等行业为监狱教育改造联络了一批帮教志愿者,并有18人获得监狱颁发的聘书。特别是在2013年,监狱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促成了监狱与瓮安县政府联合举办“监地联动共建和谐”大型活动,促进了当地政府法制进监、文化进监、帮教进监系列活动的开展,获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积极的社会反响,为我监的社会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构建大教育格局,监狱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地方司法部门沟通交流,用诚心和敬业交上许多朋友,已先后与瓮安、金沙、威宁、盘县等司法局以及学校、武警共计13个单位(部门)来监参加“开放日”活动,并与之签订《监狱互助共建协议》初步构建起我监社会帮教网络,实现了教育管理工作向狱外延伸。社会各界在参与本县籍押犯的帮教及观注困难家庭等方面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贵州航空高级技工学校,在为我监罪犯进行职业培训时,与监狱签订互助共建协议,多次进监参与帮教,为我监服刑人员困难家庭免费解决8名子女就读的问题。一年两次的“开放日”活动成为社会了解监狱的窗口,成为树立监狱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载体,不仅让社会关爱的阳光不断洒进高墙内,也让社会对监狱阳光执法、公正执法有了更多的了解。6年多来监狱组织开放日活动十次,文化月系列活动5联系社会帮教罪犯1500余人次,帮扶困难罪犯子女50余人,帮扶困难罪犯家庭10余户。

刘南军监狱长与各县司法局签订监地互助协议.jpg

监狱领导与地方司法局签订《监地互助共建协议》

三、做实“三课”教育,着力消除犯罪根源

严格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细化教育日三课教育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安排、有落实,确保每周四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一是遴选课件和教师,不断加强干警教师培养。2015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了优质课件和优质课堂“双优”评比活动,通过开展课件制作、授课技能培训、现场评比,为民警教师锻炼成长搭建平台。二积极落实教育硬件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了提升民警教师课堂化教学水平,监狱斥资5万元,对电教室进行改造筹资10万元,在各教学场所安装投影设备,优化了监区课堂化教学条件为提高录制视频的质量和效果,投资5万元对广电中心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三是规范周四教育日课堂化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教育改造科按月制定“三课”教育进度计划,“一科两中心”按时进行联合督导、检查。从2016年4月份起,思想教育全部制作成PPT,录制视频,通过广电中心进行视频教学,实现了全监思想教育“四统一”,并印制罪犯改造新生记录本,记载各类教育、文化活动、时政摘要等,取得较好效果。四是开展专项专题系列活动,丰富深化罪犯思想教育。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或上级安排,常态化开展生日“四个一”活动、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教育,开展集中教育整训,大力开展认罪悔罪专项教育、把思想教育做严做强做扎实。

优质课件评比.JPG

优质课件评比

四、积极探索出入监教育

在入监教育中,积极探索总结出入监教育五字诀。一是 “严”,即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考核。二是“快”,罪犯入监后,一日内完成干警面谈结构表,完成初步筛查甄别;二日内完成体检并填写身体检查表;三日内认真阅档,建立罪犯生活档案;四日内会唱《入监队之歌》、《犯罪教训要记牢》;五日内进行心理测试,完成入监评估;一周内拨打一次亲情电话;半月内进行一次思想汇报;一月内完成入监教育;三是“准”,即身份信息核实要准,管控建议要准,教育内容要准。四是“细”,细化一日规范化管理,细化教育内容,细化考核。五是“实”,课堂化教学要实,罪犯学习要实。出监教育中,在认真开展即将刑释罪犯回归教育和评估的基础上,筛查并针对确有回归障碍问题的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前加强管理、教育,加强与地方司法部门信息沟通交流,落实出监对接及出监后的跟踪。

入监服刑人员队列训练.jpg

新入监服刑人员队列训练

 

五、增强阵地意识,深化教育管理

监狱教育改造科通过科务会、每月一次的罪犯思想动态分析会、每周一次的“一科两中心”碰头会,增进了教育改造工作的互通、互帮、互促。建立了教育部门周四教育日定期检查制度,以及配合督察部门的联合督察机制;完善了个案管理“会诊”制度及个别教育考核制度由教育改造部门负责每月开展一次对民警“四知道”、“十必谈”、“无册点名”的考核,报政治处备案,将个别教育作为考核干警履职情况的重要内容。教育科牵头有计划开展顽危犯教育转化和罪犯矛盾调处工作6年多来,成功转化已杨某某等65顽危犯成功调处罪犯矛盾150余起。

 

 图片1.jpg

近年来,瓮安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这一监狱工作中心以维护安全稳定为前提,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着力破解“三期叠加”困局,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推行新的教育机制,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拓展新的教育载体,积极推进“三化”建设大力实施向教育要稳定、要质量的治本战略,从而使教育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改造质量,为监狱连续7年实现“四无”目标出了积极贡献

何川副局长为瓮安监狱监地联动活动致辞.jpg

何川副局长为监地联动活动致辞

一、践行监狱文化主题,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教育科结合罪犯教育改造实际,引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瓮安地域文化等元素,设置励志图文、彩绘,设置晒成绩、晒幸福、知觉园等“三栏五园”,使独具狱园特色的楼道文化不断拓展规范,营造了良好的改造环境。针对每年7、8、9月份服刑人员心理烦躁容易引发监管安全问题这一实际,2012年开始,教育科民警共同筹划、组织,连续4年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文化月系列活动,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引领监区文化建设。红色文化进监、电影周、篮球周、狱内十大歌手选拔赛、监区文艺节目展示周、书画手工艺作品评选、“迎国庆”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好戏连台,服刑人员积极参与,普遍欢迎,并编出顺口溜:“教育科,活动多,又跳舞来又唱歌……服刑人员笑呵呵!”目前,监狱成立了花卉、腰鼓、合唱队和《弟子规》诵读等特色兴趣小组,“一区一品”格局初步建成。

此外,监狱发挥媒体优势,引领服刑改造。广播电视中心显示终端达到狱内全覆盖,并正常运行。广播系统按时播放新闻、音乐、手语操、罪犯生日点歌等,电视视频系统在每晚黄金时段播放监狱要闻、政策法规宣传问题解答、好人好事宣传、光荣榜及违规违纪曝光等自办节目,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罪犯安心服刑积极改造。

文化月系列活动之文艺汇演.jpg

文化月系列活动之文艺汇演

 

、主动争取,积极构建监地联动桥梁。

教育科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参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现监狱工作的社会化。在司法、教育、医疗、律师等行业为监狱教育改造联络了一批帮教志愿者,并有18人获得监狱颁发的聘书。特别是在2013年,监狱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促成了监狱与瓮安县政府联合举办“监地联动共建和谐”大型活动,促进了当地政府法制进监、文化进监、帮教进监系列活动的开展,获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积极的社会反响,为我监的社会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构建大教育格局,监狱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地方司法部门沟通交流,用诚心和敬业交上许多朋友,已先后与瓮安、金沙、威宁、盘县等司法局以及学校、武警共计13个单位(部门)来监参加“开放日”活动,并与之签订《监狱互助共建协议》初步构建起我监社会帮教网络,实现了教育管理工作向狱外延伸。社会各界在参与本县籍押犯的帮教及观注困难家庭等方面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贵州航空高级技工学校,在为我监罪犯进行职业培训时,与监狱签订互助共建协议,多次进监参与帮教,为我监服刑人员困难家庭免费解决8名子女就读的问题。一年两次的“开放日”活动成为社会了解监狱的窗口,成为树立监狱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载体,不仅让社会关爱的阳光不断洒进高墙内,也让社会对监狱阳光执法、公正执法有了更多的了解。6年多来监狱组织开放日活动十次,文化月系列活动5联系社会帮教罪犯1500余人次,帮扶困难罪犯子女50余人,帮扶困难罪犯家庭10余户。

刘南军监狱长与各县司法局签订监地互助协议.jpg

监狱领导与地方司法局签订《监地互助共建协议》

三、做实“三课”教育,着力消除犯罪根源

严格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细化教育日三课教育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安排、有落实,确保每周四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一是遴选课件和教师,不断加强干警教师培养。2015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了优质课件和优质课堂“双优”评比活动,通过开展课件制作、授课技能培训、现场评比,为民警教师锻炼成长搭建平台。二积极落实教育硬件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了提升民警教师课堂化教学水平,监狱斥资5万元,对电教室进行改造筹资10万元,在各教学场所安装投影设备,优化了监区课堂化教学条件为提高录制视频的质量和效果,投资5万元对广电中心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三是规范周四教育日课堂化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教育改造科按月制定“三课”教育进度计划,“一科两中心”按时进行联合督导、检查。从2016年4月份起,思想教育全部制作成PPT,录制视频,通过广电中心进行视频教学,实现了全监思想教育“四统一”,并印制罪犯改造新生记录本,记载各类教育、文化活动、时政摘要等,取得较好效果。四是开展专项专题系列活动,丰富深化罪犯思想教育。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或上级安排,常态化开展生日“四个一”活动、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教育,开展集中教育整训,大力开展认罪悔罪专项教育、把思想教育做严做强做扎实。

优质课件评比.JPG

优质课件评比

四、积极探索出入监教育

在入监教育中,积极探索总结出入监教育五字诀。一是 “严”,即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考核。二是“快”,罪犯入监后,一日内完成干警面谈结构表,完成初步筛查甄别;二日内完成体检并填写身体检查表;三日内认真阅档,建立罪犯生活档案;四日内会唱《入监队之歌》、《犯罪教训要记牢》;五日内进行心理测试,完成入监评估;一周内拨打一次亲情电话;半月内进行一次思想汇报;一月内完成入监教育;三是“准”,即身份信息核实要准,管控建议要准,教育内容要准。四是“细”,细化一日规范化管理,细化教育内容,细化考核。五是“实”,课堂化教学要实,罪犯学习要实。出监教育中,在认真开展即将刑释罪犯回归教育和评估的基础上,筛查并针对确有回归障碍问题的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前加强管理、教育,加强与地方司法部门信息沟通交流,落实出监对接及出监后的跟踪。

入监服刑人员队列训练.jpg

新入监服刑人员队列训练

 

五、增强阵地意识,深化教育管理

监狱教育改造科通过科务会、每月一次的罪犯思想动态分析会、每周一次的“一科两中心”碰头会,增进了教育改造工作的互通、互帮、互促。建立了教育部门周四教育日定期检查制度,以及配合督察部门的联合督察机制;完善了个案管理“会诊”制度及个别教育考核制度由教育改造部门负责每月开展一次对民警“四知道”、“十必谈”、“无册点名”的考核,报政治处备案,将个别教育作为考核干警履职情况的重要内容。教育科牵头有计划开展顽危犯教育转化和罪犯矛盾调处工作6年多来,成功转化已杨某某等65顽危犯成功调处罪犯矛盾150余起。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