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进行罪犯心理咨询工作已近三年。这些日子以来,我的内心逐步成长。曾经茫然、失落、矛盾的心现在已变得平静、坦然、自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都归于学习心理学的结果。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做什么事就凭着自己的心情,因而使自己有时因一点小事都会上火。例如有一次,当我下班回家后看到家里乱七八糟,心里就莫名的上火,看什么都不顺眼。但在这过程中小孩他爸就不以为然。因小孩跑来跑去,就开始把“火”烧在她的身上。一阵乱吼过后,内心又在后悔。这样矛盾的心情时有发生。通过学习后,我的内心慢慢地在成长,不再为事情的好坏而喜怒哀乐。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人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件事情,对于不同的人他们的内心感受和表露出来的反映都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每一个人对同一样事情的想法都不一样,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合理情绪疗法里所说的。此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不是A引起C,而是B引起C。就如前面所说的例子一样,我看到家里乱就冒火,而家里人看到家里乱他就不像我一样。
在一次咨询中有人这样问我:“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我是这样回答的:“你想怎么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的想法不能代表你的想法,你所问的这件事不是困扰我,而是困扰你,所以只能是你去解决,只有你自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件事才不会困扰你。作为心理咨询中的我只能帮助你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不是去学心理咨询了吗?那你就是心理医生了,你看一下我现在有什么病?我只能笑笑的对他说:“不要取笑我了”。其实我要解释一下,学了心理咨询并不能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真想得到我们的帮助,我们之间就得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关系是“救”和“帮”的关系,只有求助者主动要求我们的帮助,我们才能去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危机干预除外)。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它是一门助人自助的学科,无论你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跟谁相处,都会无时无刻的应用着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有的人应用的好一些,有的人应用的差一些而已。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能顺应世界的变化,同时可以改变自己。这就好像我们看日落一样。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桔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文/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