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榜样的力量】我眼中的她,从警初心依旧“热辣滚烫”!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011年3月,曾礼梅怀揣着对监狱医疗工作的憧憬与热忱,一头扎进监管医疗一线,一干就是13年。从“两道拐”到“两杠二”,曾礼梅脸上的青涩已然褪去,但从警的初心和对监狱医疗工作的热爱从未改变。

这份“热”源自于勇争先、严要求的滚烫之心

翻开曾礼梅的工作日志,扉页写着十二个字:工作标准不降、履行责任不减。

这是她的工作格言,也是一名党员的职责初心。曾礼梅所承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对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她一直以来勤奋审慎,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丝毫的马虎,起到了“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她也深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工作之余主动学习,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理念,加强训练,以迅速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与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并在工作实践中分析总结,不断提升自己。13年间,每当有新的工作任务,她主动表率“我先上”;在其他同事有困难时,她主动接过工作“我先上”......在她的感染下,“我先上”逐渐变为了手术室民警的“我们先上”。

曾礼梅工作十多年以来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提高自己,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因表现突出,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这份“辣”源自于双重责任的职责使命

同事总说,曾礼梅干起事来,总有那么一股子“辣”劲儿,解决起问题总是“稳、准、快”。

曾经的她在社会医院见证过生命的奇迹,也感叹生命的转瞬即逝;如今她穿梭在监狱医院的楼层病房与手术室之间,“两身制服、双重责任”维护生命的信心更加坚定。

一次,一名艾滋病犯路某因身体病痛需要开刀治疗,这是曾礼梅参与的第一台艾滋病犯手术。回忆起当时的手术场景,曾礼梅还有点胆战心惊。“当时是真的有点怕,怕万一感染了,家人怎么办。”她认真地说道。身上的职责与使命,让她不容出现半点畏难情绪,术前,她与监区医护人员商讨最佳的手术方案,检查病犯各项身体体征,做好万全准备。

 艾滋病犯的手术不同于其他外科手术,医护民警们需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时刻关注着手术中病犯的各项身体指标与可能出现的暴露风险情况。所有医护民警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好口罩,做足心理建设,开始这场漫长的手术,直到手术成功的那一刻,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我记得当时我出了很多汗,但是完全没有热的感觉,就是一门心思想着把手术完成好。” 事后她与家人讲起这场手术,家人满脸的不可置信,最后只交代一句“做手术时慢一点,好好保护自己”。家人的支持也是她在监管医疗事业中不断前进的动力。日常工作中,面对各种困难,她迎难而上。面对各类传染病病犯的治疗,她主动担当作为,承担深静脉穿刺等各项诊疗操作。平时临床科室遇到急危重症病犯需要抢救时,她总是随叫随到,配合参与气管插管、心肺脑复苏等抢救工作。

“十三年的努力和付出,让我收获了很多荣誉,更让我收获了弥足珍贵的耐心和定力,有了统筹谋划和协调沟通的能力,其实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只有本着一颗初心,都可以将工作做得出色,只要有脚踏实地的毅力和决心,用心把自己的领域耕耘好,时间是最好的答案。”曾礼梅平静的说。

“滚烫”源自于对监狱事业的理解——生生不息

“妈妈,我今天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哟,我跟弟弟在家里等你回来吃饭。”大儿子稚嫩的声音从手机中传来,家人们的一颦一笑,似一股甘泉流入曾礼梅的心中,让她在繁杂的工作事务中感受到丝丝甘甜。

曾礼梅的丈夫是一名公安民警,因为工作而无法照顾家庭,加上长期的两地分居,她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每当她值班不能回家时,她都只能将孩子托负于年迈的父母和亲戚,和她一起值班的战友总会看到她在电话中谈论着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她经常在电话中叮嘱儿子:“秋秋,你是哥哥,是男子汉,要帮妈妈照顾好弟弟。”,年仅七八岁的哥哥虽然嘴里答应着,但是声音中却夹杂着微微的哭声和对现实的无奈。曾礼梅用微笑坚强地面对着对家庭的亏欠,用心教育孩子,努力兼顾工作和家庭。她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有的只是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有的只是医者仁心与从警初心,有的只是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的那一份自豪。

平凡坚守中的这一抹“藏蓝”,是属于曾礼梅的滚烫人生。坚守高墙13个春秋,曾礼梅同志热衷于医院工作,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为维护监狱安全稳定贡献了力量。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