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如何预防冬季流感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流行性感冒医疗工作的通知》,指出我国即将进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流行季节,要求做好今冬明春流感医疗工作。流感有什么症状?该如何有效的预防流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了解和预防冬季流感。

一、流感主要症状及发展情况:

1.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临床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患者体温可高达39-40℃,高热往往持续3-4天。  

2.流感能加重患者原有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引起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在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死亡。

二、怎样鉴别普通感冒和流感:

普通感冒: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急,以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流感: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呼吸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可能导致较重的并发症。

三、怎样预防冬季流感:

(一)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年年岁岁“病”相似,岁岁年年“毒”不同。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基于对下一个流行季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预测结果,提出全球流感疫苗株的推荐意见,因此不同年度的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有所差异。根据国家疾控中心传染病处消息,2019年流感疫苗更新的两个流感病毒株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和H3N2亚型。推荐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6 月龄至 5 岁儿童、孕妇、6 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

(三)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1.勤洗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之后;在就餐前或者接触污染的环境之后,要注意洗手,多洗手。另外,不要养成揉鼻子、抠鼻孔的坏习惯,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到最易被传染的部位。

2.勤通风  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良好的通风状态也是非常重要,注意打扫居室、开窗通风。  

3.多喝水  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同时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  

4.少去人流密集地  尽量减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以减少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如果像家庭成员需要照顾的尽量要佩戴口罩。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做到作息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  

6.打喷嚏时不用手捂  很多人打喷嚏会习惯性用手捂一下,双手就不小心成为了病毒传染途径。当手触摸公共场所扶手、按钮或门把等公共设施后,流感病毒的旅行就开始了。所以,打喷嚏时别再用手捂了,建议用纸巾和手肘挡一下。

四、哪些人群要警惕重症流感?

1.幼儿(小于5岁,特别是小于2岁)

2.成人≥65岁、孕妇、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人群)

3.患有肺病、心脏病、糖尿病和免疫抑制(HIV感染或器官移植)患者。

上述高危人群得了流感,应尽快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特别提醒: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