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前夕,当大街小巷都开始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过年喜庆氛围的时候,谁也没有在意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悄然来袭。巧在父母赶在疫情暴发之前,逆向迁徙,从2000多公里外的秦皇岛来到贵阳陪我过年,这是我们早就约定好的,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彼此心里也就踏实了。
大年初一因为疫情的原因接到单位通知等候上班的消息,原本定在初三值班的我在家里焦急的等了一个星期,之后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武汉封城,各地也纷纷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单位又通知居家隔离、实行封监执勤,我被安排在第三批,于是这个春节便成了我离家工作10年来陪伴父母时间最久的一次。
这一年的春节无疑是安静的,没有了走亲访友,也没有了烟花爆竹,每天早上第一时间打开电视机看新闻、各种渠道抢购口罩、微信群里打卡发定位成了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儿。
当新闻里播放着第一批国家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支援的时候,我就在心里默默的期许着能够为这次战疫出一份力,紧接着贵州援鄂医疗队第一批到第四批队员纷纷前往武汉、鄂州支援,医护人员真正的由白衣执甲变成了战士冲锋在前,他们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感人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
2月15日
经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要去支援湖北?”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答案,也许只是在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要有人去做这件事,如果非要说出个原因,我想说无论当我们的祖国遭遇任何灾难的时候,当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那种可以融化一切的力量,令我动容,真的无法让自己置身事外,而这次正是需要医护人员的时候,作为一名护士,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加责无旁贷!
2月17日
我们医疗队一行10人离开贵阳到达了此行的中转站郑州。在这里,我们和另外10支队伍,接受了为期2天的培训。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对待新冠病毒肺炎感染患者等等。
所有人都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的患者,《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更是从第一版更新到了第五版,每一版都在增加新的感染途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家开始有了紧张的情绪,2天的培训不长不短,要说真正对新冠病毒了解了多少、知道了多少,可能每个人心里都在打鼓。
于是培训下来所有人都开始不停的练习着穿脱防护服,和已经在疫区的同学联系汲取经验再互相分享,既紧张又期待早日进入疫区的场景。
2月20日
一早我们便从郑州出发,北方的冬天草木皆是枯萎的,见不到一抹绿色,一路上人迹罕至。路边的风卷起尘土呼啸而过,偶尔有几辆私家车驶过时,司机会冲着我们的车给我们竖起大拇指。
越是接近目的地车辆和行人越少,最后只剩驻守在隔离点的工作人员,给人一种既萧条又悲凉的感觉,昔日繁华热闹的景象就像从不曾发生过一样,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反思真的太多太多了。
经过7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湖北沙洋,在酒店安顿好已经是晚上10点过了,倒在床上戴着口罩还是不敢大口的呼吸,伴随着窗外狂风的嘶吼声,想象着明天进入病区的情景,渐渐就睡下了。
虽然之前无数次的幻想过接下来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但是第一天上岗的时候还是出乎了大家意料之外。我们所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在沙洋县中医院把办公楼临时改建的感染病区里,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规划三区两通道(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医护通道、患者通道),到医疗物资、药品、器械的转运,病房及办公区的布置等等,短短一天的时间我们便完成了病区的改建并进行患者的收治诊疗护理工作。
而随后我们也发现了第二个难题:就是防护物资的参差不齐,起初我们并没有过多的担心过这个问题,因为物资看上去是很充足的,可当盘点物资开箱的时候问题来了:手消酒精浓度达不到杀灭新冠病毒的有效浓度,N95口罩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医用标准;这无疑给每个队员都带来了巨大的心里压力,好在并不是所有的物资都不合格,而经过与院方的协调他们也愿意和我们共享防护物资,而这时我们也意识到了防护物资的紧缺与珍贵,之后也都做到了物尽其用。
接下来就是我们在感染病区平常而又不平常的工作。平常的是和往常无异的护理操作,不平常的是这些操作全部都要在穿着防护服下进行。
还记得第一次进感染病区时,在里面足足呆了有6个小时,因为经验不足,医疗物资的局限性,只有挂耳式N95口罩,进入病区1个小时以后耳朵、鼻子、下巴就被勒的痛不欲生,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无比漫长。由于医疗物资的紧张,所以只能是强忍着疼痛把治疗、消毒工作做完等到下一班来接班才从病区出来。
在这之后也没少吃挂耳式N95口罩的苦,因为开始佩戴的时候无论如何调节系带的位置都是没有任何感觉的,痛感基本上都是在1个小时左右才会出现,而这时你又无法做到把系带调节到合适的位置。
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憋尿、闷热在病房里工作6个小时这是常态,但还不是最累、最难熬的时刻。每次下了班以后坐20分钟的车回到宾馆,冲30分钟的热水澡,还要把当天穿的衣服全部消毒清洗晾起来,用手拧干衣服的时候,真的是一点力气都使不出来,这时候才是到达了身体极限的时候。
现在让我回忆当时的场景,已经感受不到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并不是因为接触的多了、久了变得麻木了,而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对新冠病毒越来越了解,只要防护到位,做好消毒,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不被感染,而就是因为对新冠病毒的日渐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
2月29日
2月的最后一天,在病区里我度过了自己的33岁生日,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庆祝,但我觉得能够坚守在岗位上更有意义,单位通过微信发来了领导同事和家人祝福的短视频,那一刻我的心变得柔软了,泪水浸湿了双目,近半个月左右再见到这些熟悉的面孔,每一字每一句都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充满了力量!
3月11日
3月的沙洋,正是油菜花开的最好的时节,柳树抽出了嫩芽,路边的玉兰花开得也好,天空渐渐的放晴,一片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是我们接管感染十病区的第20天,最后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实现了感染十病区的清零;紧接着我们又投入到感染十一病区的战疫工作中。
3月18日
这天被援鄂医疗队陆续返乡的新闻刷屏了,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回家的欣喜,我由衷的替他们开心。也许是感同身受,突然就抑制不住想家的心情,刚好父母这时看到新闻,也打来电话询问我回家的时间,对于父母的关心和无私的爱我总是愧疚的,原本定于大年十五过后回老家的他们,先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搁置了,后来又因为我来支援湖北,他们选择了留在贵阳等我回家。
3月24日
我们接到指挥部的命令于25日转战武汉,虽然去往武汉一直是我们心心向往的,但此刻离感染十一病区清零只等待一个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我们是怀有遗憾的。
而就在大家打包行囊的时候,工作群里传来了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感染十一病区顺利清零了。这标志着整个沙洋县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全部清零,所有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去往武汉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于当晚写到“贵”在坚持,“荆”诚所至,“汉”苞欲放,一往无“黔”,武汉!贵州监狱医疗队来了!
3月25日
荆门市委、沙洋县委在酒店门口为我们举行了欢送仪式,看着人群里许多熟悉的身影:有一起并肩战斗的沙洋战友,有酒店的工作人员,有每天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可这么久直到离别的时刻,我才发现自己从来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但他们每一个人也都是我心里的英雄!
临别前沙洋县义工联的公益小天使们为我们送上了亲手书写的贺卡“谢谢你们为沙洋拼过命”、“贵州恩难忘、赞歌送英雄”,稚嫩的字体,带来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在道路两旁簇拥的送行人员挥别下,我们驱车驶出了沙洋,他们朝我们挥手,我们朝他们挥舞手中的五星红旗,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人和人的心却靠得这么近,这一刻我深深的感到之前付出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沙洋人民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
3月26日
我们到达武汉后参与袁家台方舱医院1号楼抗疫工作的第1天,早上雨刚刚停,转瞬已经是烈日炎炎,整理好防护装备进仓、出仓,与往常无异,只是闷热的天气穿上防护服更加让人难以适应。
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变成了公交车,车窗外还是一片寂静的街景,司机师傅指着上班途中的一栋房子,说他家就在那,但是疫情期间一次也没有回去,我问他想家吗?他说为了家人安全,想也没有办法!
是啊,为这次疫情付出的远不止我们这些医护人员,还有接送我们的司机,酒店的工作人员,每一个武汉人,每一个中国人;正是所有人的团结一致,才换来了今天抗疫的大好局面。
4月4日
清明时节,春寒料峭,春雨欲倾城。10时整伴随着武汉上空的鸣笛声,我在宾馆的房间里面向窗外默哀悼念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3分钟很短,但却有无数个鲜活的人物和画面在我脑海里面闪现。我想在燕语莺啼的今天,被留在时间里的英雄和同胞们,一定还在以他们的方式守护着武汉、守护着祖国。
4月8日
这一天有又大又圆的超级月亮,这一天江汉关的钟声敲响了,武汉在经历了76天的战疫后,正式重启!街道上渐渐有了人气,门店也陆续开张,菜市场已经排到沿街的道路上,上下班的路上也开始堵起了车,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武汉,热闹喧嚣!也就是在这一天方舱1号楼所有患者转出,我们圆满完成了袁家台方舱医院分配给我们的任务!
4月9日
所有队员在指挥部统一安排下采集了咽拭子和血标本。
4月11日
检验报告单显示所有队员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新冠病毒抗原抗体阴性。
4月12日
阔别贵阳的第55天,我们完成了援鄂任务,踏上了返程的飞机,重新回到了贵阳的土地,厅局各级领导到机场迎接,护送至酒店。接下来是14天的隔离生活,我一直相信想要收获自由之果的人,就必须尽力维护自由之力。我能做的不多,只是尽一名护士、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感谢这次经历让我引以为豪,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让我们不曾孤单,也感谢自己为湖北拼过命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