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警营文化

三十五载高墙岁月 警魂无声书写担当——时时“放心不下”的老宋哥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在贵州省沙子哨监狱的高墙之内,四级高级警长宋化贵已默默耕耘了三十五个春秋。从风华正茂到鬓角染霜,同事们口中的“老宋哥”,用一份永远“放心不下”的执着,亲历了监狱从经验管理迈向科学规范的漫长征程。

“皮尺本子”丈量责任

1990年,23岁的宋化贵踏入青砖灰瓦的老监狱。面对简陋的条件,师父那句“眼里得有活,心里得装着责任,哪怕一块砖、一扇门,都得看得住、管得牢”的叮嘱,成为他毕生的信条。岁月流转,他练就了洞察服刑人员状态的敏锐直觉——观眼神、听动静、问细节、察思想,这套“望闻问切”,精准应对着服刑人员改造初期的“水土不服”

他腰间两件“法宝”令人动容:一本泛黄笔记本与一卷旧皮尺。本子里密密麻麻记载着每个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改造日志与思想状态,更有精确到毫厘的日常加扣分演算。在监狱裁剪中心,他化身“老裁缝”,手中皮尺精准游走于布料之间:“衣服好坏看裁剪,毫厘之差,品质千里。” 日常巡查,别人二十分钟走完,他往往需要三十分钟——开裂的墙缝、生锈的门栓,都逃不过他那双锐利的眼睛。“放心不下”,是他半生履职最生动的注脚。

“花甲学艺”追赶浪潮

时代更迭,智能监控、数字化平台等现代化管理模式。年近花甲,宋化贵迎头赶上。白天他虚心向年轻同事请教电脑操作与数据录入;夜晚抱着手册研读,笔记写满“如何调取监控”、“计分系统操作”要点。

面对“何必这么拼”的关切,他回答笃定:“时代变,规矩变,但工作的认真劲儿不能变。以前靠腿眼,现在靠技术数据,核心永远是把人管好、把改造做实。” 他积极拥抱新理念,将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亲情帮教等新方法融入“以心换心”的教育实践中,成为监区践行科学改造的坚定力量。

“警徽白发”映照传承

宋化贵不仅是工作上的楷模,更是年轻民警眼中的良师益友。一次,新警小胡面对情绪激动的服刑人员束手无策,宋化贵沉稳上前,轻拍其肩,以温和坚定的言语从家庭聊至未来,悄然化解危机。事后,他耐心点拨小胡:“沟通贵在耐心,要设身处地,才能走进内心。” 他乐于分享数十年“实战”经验:从细微表情捕捉情绪,借“拉家常”叩开心门——这些倾囊相授的“活教材”,成为青年民警坚实的成长阶梯。

白发无言,却映照着警徽的光泽,也述说着监狱工作的时代变迁。临近退休,他依然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身影穿梭于监控室、车间与监区走廊。当年轻同事遇棘手难题,那句带着乡音的“这事得注意方式方法,先听他说,再慢慢引导……”总适时响起,传递着经验与定力。

三十五载春秋,一万两千多个日夜的坚守与淬炼,他以忠诚为墨、以担当为笔,在监狱管理这本厚重的典籍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警魂。无论时代浪潮如何奔涌翻腾,他那颗对监狱事业赤诚火热的心始终如磐石般坚定。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