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子哨监狱一监区二分监区的缝纫车间,晨曦微露时,总有一个身影已开始忙碌:步履坚定,目光如炬,穿梭在劳动改造现场。
袁观举——这位明年即将退休的四级高级警长,将人生最炽热的四十一年,默默浇筑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
步履不停,车间就是他的“阵地”
作为分监区劳动改造工序之一的负责人,袁观举将大量时光倾注在车间的每一个角落。他对每道工序、每名服刑人员的状态了然于胸。效率不高,他带着年轻民警逐项“会诊”,查找症结;任务超额,他当场竖起大拇指;进度滞后,他严厉指正后,必私下深谈——是技能不足还是心结难解?摸清根源,精准施策。
“他永远是上班最早的那个。”同事们感慨。早晨七点,他的身影已出现在监区。巡查时,他认真细致,物料、单据、秩序……目光所及,皆是责任。哪里需要,他立刻顶上。劝他歇歇,总换来一句:“安全改造无小事,一点马虎都要不得。” 车间,是他四十一年未曾懈怠的阵地。
以心换心,他是高墙内的“破冰者”
改造的真谛,在于穿透心墙——袁观举深谙此道。19岁的郭某初入监时暴躁易怒,一次亲情通话中得知女友疑似出车祸后,在监室痛哭失声。袁观举立刻找来,宽厚的手掌拍在他肩上:“重情义,是好小伙!”随即目光如炬:“但男人要扛得住!好好改造,才对得起关心你的人!”防控措施到位,谈心持续跟进,他稳住了郭某的心神。如今的郭某,劳动积极,与人为善。
服刑人员王某某,曾因方言和卫生习惯被孤立。袁观举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日检查内务时叮嘱同监室帮扶,定期听取汇报。数月坚持,曾经邋遢的王某某变得整洁知礼,甚至主动助人。这无声的转变,是“春风化雨”最生动的诠释。新民警请教管教秘诀,他的回答掷地有声:“真心教育挽救,依法严格管理,才能触动心灵,促其新生。”
薪火相传,站好最后一班“传承岗”
袁观举心里,总装着年轻战友。排班时,他常把最熬人的后半夜监控值守留给自己:“你们年轻人家里事多,我顶得住。”朴素话语,满是体恤。
“袁哥教我们,总是毫无保留。”年轻民警充满敬佩。这位车间里的“老师傅”,倾囊相授:如何平衡改造质量与劳动效率,怎样用谈话打开心结,怎样优化缝纫技巧……点点滴滴,皆是经验凝成的光,照亮后来者的路。
四十一年,青丝染霜。袁观举将生命最厚重的篇章,献给了高墙内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唯有“时时放心不下”的操劳,“事事紧抓不放”的执着。他像一棵扎根岩缝的青松,用日复一日的平凡步履,诠释着责任如山。退休的日子渐近,那车间里的身影、那掷地有声的话语、那默默传递的薪火,必将化作最深切的怀念。而这怀念里,深藏着一颗从未褪色的赤子初心——那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对警徽最滚烫的忠诚,对使命最深沉的热爱。